厝火積薪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把火放到柴堆下面。
這個成語的用法是作為定語,含有貶義,用來比喻隱藏極大的禍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某個事情存在很大的風險和隱患,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和註意。
除了作為漢語成語外,厝火積薪還在中國古代文學中作為詩歌的主題出現。例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詩中,就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來形容南京烏衣巷的興衰變遷。
同時,劉禹錫還在《秋夜寄邱員外》壹詩中以故人隔秋水,壹望無際空來表達對逝去時光的感慨和對故人的思念之情。
厝火積薪的來歷:
厝火積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漢朝賈誼的《新書·數寧》,其原意是將火放在柴草堆下面,比喻潛伏著極大的禍患和危機。這個成語的來源有壹個故事。在漢朝初年,天下初定,內有諸侯爭權,外有匈奴邊患,人心浮動。賈誼作為壹位家,多次向漢文帝上書陳述社會的弊端。
他在《陳政事疏》中寫道,當前局勢很不好,違背情理、傷害道義的事情比比皆是,就像將火種放在堆積起來的柴草下,卻又在上面睡大覺,當大火即將燃燒起來時還以為平安無事,實則危機四伏。
這個成語比喻潛在著極大的禍患和危機。在賈誼的時代,西漢王朝剛剛建立,內有諸侯爭權,外有匈奴邊患,人心浮動。賈誼認為,當時的局勢就像將火種放在堆積起來的柴草下,卻以為平安無事壹樣,當大火即將燃燒起來時也會認為是安定的。
後來,人們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了厝火積薪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潛伏著極大的禍患和危機,或者隱藏著巨大的危險和隱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用這個成語來形容某個事情存在很大的風險和隱患,需要我們保持警惕和謹慎,及時采取措施加以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