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建安風骨名詞解釋古代文學是什麽?

建安風骨名詞解釋古代文學是什麽?

建安風骨是建安時期的雄健深沈、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

建安年間,諸強相爭,專制統治放松,出現了思想解放、文學繁榮的景象,湧現出大批傑出的文學家和詩人,如“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場、劉楨)以及蔡琰等。

他們多反映社會的動亂,抒發渴望國家統壹、個人建功立業的雄心,作品風格蒼勁悲涼,慷慨任氣,表現出巨大進取精神和昂揚豪邁的激情,足以代表建安的時代精神。後人將這種文學風格稱為“建安風骨”。

人物代表

建安時期的文學作品,尤以詩歌最為突出,建安詩歌是從漢樂府和“古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壇的領軍人物,曹操的詩文,深沈慷慨、氣勢雄渾;曹丕詩文婉約;曹植的文學成就最高,他文才富艷,辭藻華麗,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氣奇高、詞采華茂”的藝術風格。

他的《洛神賦》是千古名篇,以精練的語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繪出洛神絕世之美及純潔無瑕的形象。“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詩》是漢末戰亂動蕩的真實寫照。

建安文學的輝煌成就,對後來文學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南北朝劉勰和鐘嶸反復推崇建安時期的文風;唐陳子昂盛贊“漢魏風骨”,李白有“蓬萊文章建安骨”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