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乃南江十六州之壹,“帆檣雲聚,萬屋鱗次”.1075年,洪江被北宋軍隊占領,廢敘州為砦,1090年重新隸屬靖州府.當時的洪江不僅商業繁榮,青山秀水也展現著江南的靈秀和溫婉,透露著繾綣的詩情與畫意.
起看船頭蜀錦張.(清晨起床,看到船夫升起桅桿上的船帆.)
沙汀紅葉舞斜陽.(沿江兩岸沙灘連綿,濕地交錯,楓葉紛紛,在壹輪紅色的朝陽下隨風搖曳,阿娜多姿.)
杖拿驚起睡鴛鴦.(撐船逆水而上的竹槁驚起還在睡夢中的鴛鴦)
木落群山雕玉口,(走進巫水深處,群山之間,看到洪江苗從沿江兩岸伐木後,將木頭從山上沿泥道滑向溪河)
霜和冷月浸澄江.(植物葉子上的秋霜與天邊的冷月輝映,木頭從山上帶下來的紅泥染紅了壹江清水的情景,側面反映了洪江苗以伐木為生,生活艱辛的情況.)
疏篷今夜夢瀟湘.(躺在小船的篷子裏,忍受著寒風細雨的侵襲,令人想念家鄉湘潭的溫暖與舒適了)
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這首詞給我的總體感覺是“靈秀溫婉,詩情繾綣.英雄骨冷、清淚難收!”
王以寧,字周士,湘潭人.由於史籍關於他的記載很少,故至今對這位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還很模糊.現從有關古籍中鉤稽排比,並結合其作品考證如下: 關於生年. 據((湖南通誌》、《湘潭縣誌》、《清壹統誌》載:王以寧之父長孺,徽宗時守靖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靖縣),因“言事落職”, “以寧產太學抗章申理,由是知名.”查《靖州直隸府誌》j知王長孺守靖州自崇寧四年(110S)始,下任距四年.設以寧石.太學讀書為十八歲左右,則其生年約在哲宗元話五年(1090)前後,與他作於建炎、紹興之際的《l臨江7ⅡJ·和子安》詞中“吾生四十漸知非”句大體相符.以寧少時,曾往靖州省父, 《浣溪沙·艤舟洪江步下》記下了他舟溯沅水、布壹個“沙汀紅葉舞夕陽”的深秋日子經洪江往靖州的行程.
"國家不幸詩家幸",壹個不幸的時代,往往能產生傑出的詩人.宋代王以寧就是壹位生活在南北宋之際山河破碎時代的湖南籍愛國詞人.他生活於北宋滅亡之際,慘遭靖康之變,忍受亡國之恥,空懷報國之誌,終其壹生,壯誌難酬.故其詞狂放豪宕,詞句法精壯,英雄骨冷、清淚難收!壹如其人也.
我們知道作者是湖南湘潭人,其大部分作品都蘊含了湘楚文化的獨特意蘊.三湘的秀麗山水,楚地的獨特民俗,尤其是湖楚古老的神話傳說,先賢聖哲的經歷行藏、桃源洞庭沅水的遷客**,無不成為詞人抒 *** 感的外在景觀,借以表達自己"寒眸激電"、"豪健碩指"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懷與"英雄骨冷"、"清淚難收"的懷才不遇的憤慨.
現在,大家都知道王以寧在宋代詞壇上,夠不上壹流作家,但在宋代有詞傳世的十七名湖南籍作者中,他的詞無論質和量都是首屈壹指的.其詞精健豪壯,大似東坡,在格律派詞風盛行的北宋後期詞壇上能獨樹壹幟,故在宋詞研究向深廣方向開掘時,涉及他,應該是有意義的. ’
懷化古稱“五溪”,自古就是離憂之地.自屈原涉足辰溪,寫下《涉江》等詩篇,這片古老的土地從此與詩歌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是宋代,文人們常帶著亂世離憂的憤懣涉足這片山水,在這裏留下了無限的人生感喟.是他們用對生命的謳歌豐富了這片土地的人文內涵,也是這裏的秀美山水撫慰了他們落魄孤獨的人生.
誠如宋代李綱所說:“湖湘間多古騷人逐客,才士之所居,故其景物淒涼,氣俗感慨,有古之遺風.”,而洪江、靖州,恰是這樣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