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
只要看到這個詞
思緒還是會回到那個沿湖散步的上午
她們看到大團低垂的濃蔭
就跑過去乘涼
期間有豹子斑點壹樣的陽光灑下來
伴隨著夢幻的雨點聲
低頭去看
面前落滿深紫猩紅的雨滴
是長圓飽滿的桑葚
吃到肚皮鼓脹
清涼甘美的氣息讓她壹度以為
那是生活的小部分真相
當然,並不完整
之後的夢裏
只要回到那棵大桑樹下
果實從來沒有掉落過
而是從腳下的泥土中掙脫
壹顆顆飛回枝頭
像理想那樣完滿如初
看似傳統意義上的寫物,實際上是壹首更接近於主題性的時空之詩,它從時間出發,最後仍回到了時間本身。在詩歌中,此壹循環的過程由桑葚這個詞所引發,它觸及作者的視覺與味覺,終究落實於整體的感覺,其延伸出來的現實與夢幻交織的部分,是對個人日常經驗最敏銳的轉化和改寫。
作者雖然從過去之事寫起,但立足於當下的回顧還是基於對經歷和記憶的強調。壹旦“回到那個沿湖散步的上午”,歷歷在目的往事紛至沓來,並在時空流轉中回到 歷史 的現場:在“大團低垂的濃蔭”下乘涼時體驗到的夢幻之境,開始隨著記憶的回放得以復原。而作者描繪這壹夢幻場景的目的到底是什麽,難道就是為了回味飽食桑葚這壹偶然事件?很大程度上還是希望通過這壹過程來確證更為愜意的生活,“清涼甘美的氣息讓她壹度以為/那是生活的小部分真相”。這可能只是生活的外在表現,我們所希望抵達的生活之境,會與此形成巨大反差,而更具體的面向只是呈現為逼真的細節。生活的完整性並不對應夢的完整性,也許是對夢境的壹種反撥。作者此時沒有停止對夢的復述,在回到 歷史 場景之後,仍然接續上了對後來之夢的重新打量,並且再造了壹道反常的風景:“只要回到那棵大桑樹下/果實從來沒有掉落過/而是從腳下的泥土中掙脫/壹顆顆飛回枝頭/像理想那樣完滿如初”,這好像才是真正的夢境,但又無限接近作者想象中的畫面,這無可還原的夢境之旅,讓詩歌變得更為戲劇化。如果說這就是作者的理想,那麽這壹理想暗含著壹種潛在的秩序,就是對理想人生的守護,它既是符合現實的生活體驗,又是更耐人尋味的精神啟悟。
特邀點評:劉 波
詩人簡介
莫臥兒 :70年代末生於四川。中國作協會員,著有詩集《糊塗茶坊》(2004)《當淚水遇見海水》(2008)《壹個終生以自己為敵的人》(2013)《在我的國度》(2017)四部,長篇小說《女蜂》(2011)。作品發表於《詩刊》《人民文學》《北京文學》《作家》《鐘山》《創世紀》等刊物。曾獲第四屆北京文藝網國際詩歌獎、第五屆徐誌摩詩歌獎、《現代青年》2017年度詩人等獎項。參加詩刊社第二十八屆青春詩會。
專家 簡介
劉波 :1978年生,湖北荊門人,畢業於南開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日本名古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湖北省作協簽約評論家。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南方文壇》《當代作家評論》等刊發表論文多篇,出版有《“第三代”詩歌研究》《當代詩壇“刀鋒”透視》《詩人在他自己的時代》《重繪詩歌的精神光譜》等專著7部。曾獲得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揚子江詩學獎?評論獎等。
登錄www.zgshige.com
註冊後即可投稿每日好詩
入選可獲得稿費五百元
更有機會入選《詩刊》和漢詩英譯
往期好詩
七月只在紙的深處呼吸
撒馬爾罕
露珠晶瑩
點 評 專 家
北喬、陳先發、陳衛、曹宇翔、程繼龍、耿占春、馮雷、顧北、顧建平、谷禾、洪燭、霍俊明、賈鑒、簡明、蔣浩、蔣登科、雷武鈴、冷霜、李少君、李海鵬、李建春、李犁、李壯、劉向東、李雲、梁曉明、盧輝、羅振亞、馬知遙、莫真寶、任毅、榮光啟、沙克、師力斌、樹才、譚五昌、唐翰存、田原、唐詩、汪劍釗、王久辛、王家新、王士強、吳投文、西渡、向以鮮、楊碧薇、楊克、楊四平、楊慶祥、楊墅、余怒、葉舟、臧棣、張德明、張清華、張定浩、張光昕、茱萸、張偉棟、周偉馳、周瓚、朱必松等
欄目主持 / 王夫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