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我國古代文學的‘經’和‘傳’有什麽區別?

我國古代文學的‘經’和‘傳’有什麽區別?

我國古代文學的‘經’和‘傳’有什麽區別?

傳是替經書作註的著作。壹般由他人記述,例如:《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

經書。即:作為思想、道德、行為等標準的書,亦稱宗教中講教義的書,或稱某壹方面事物的專著。細分為:道經、儒經與佛經。

傳 zhuàn

如:自傳;外傳;別傳;傳狀(傳記行狀);傳敘(人物傳記);傳誄(傳記和誄文)

替經書作註的著作。壹般由他人記述,例如:《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它屬於古籍註釋體例之壹,其它的還有註、箋、正義、詮、義疏、義訓。亦有自述生平者,稱“自傳”。傳記大體分兩大類:壹類是以記述詳實史事為主的史傳或壹般紀傳文字;另壹類屬文學範圍,以史實為根據,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黃道周《節寰袁公傳》:“(袁可立)子樞,博雅有膽識,為戶部郎,別有傳。”

我國古代文學的源頭是什麽

中國文學的產生可以壹直上溯到文學產生以前的遠古時期。原始的神話傳說和歌謠,在人們口頭代代流傳,經過漫長的時間,才用文字記下壹鱗半爪。由於時間久遠難以相傳導致變異,後世見諸文字記載的原始文學很難說是其原貌。這些遠古歌謠和神話,我們稱之為傳說時期的文學。

遠古時期的歌謠和神話傳說,在古籍中時有記載。據說是神農時代出現的《蠟辭》雲:“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本,歸其澤!”,這大約是壹首農事祭歌。至於傳說為堯舜時期的《擊壤歌》、《康衢謠》、《卿雲歌》、《堯戒》、《賡歌》、《南風歌》等,從其思想內容和語詞來看,顯然都是後人的偽托。倒是有些簡單質樸的韻語,可能是原始歌謠的遺留。如《吳越春秋》卷九所載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彈弓和狩獵的過程,語言古樸,但已經具有韻律,顯然是壹首十分古老的歌謠。《呂氏春秋·音初篇》所載禹時塗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雖只有壹句,卻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比較可信的夏代詩歌的遺文。屬於遠古時期的神話傳說,反映了生產力水平很低的情況下,先民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後來的文字記錄大多是片斷零散的,有些已經被後人改造,中國神話的原始形態沒有很好地儲存下來。

文字產生以後,中國文學才脫離了傳說時期。文字的出現,是社會文明的標誌之壹。漢字的起源,歷來有若幹推斷,至今仍是壹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隨著甲骨蔔辭及殷商青銅器的不斷出土,探討上古文學有了可信的資料,為文學發展成為書面文學提供了條件,標誌著中國書面文學的萌芽。西周末年至春秋時期,出現了壹些較長的鐘鼎銘文,這表明具有文學因素的文字出現了。從此,文學的各種形式在語言文字的不斷成熟過程中分途發展。

詩歌是最古老的文學形式之壹。中國最初的詩歌是和音樂、舞蹈結合在壹起的,這在我國古籍中有明確的記載。《呂氏春秋·古樂》雲:“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壹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葛天氏”應是傳說時期的壹個部落酋長。這八闋可能是現在所知的最古的壹套樂曲,有歌有舞,歌辭已經無可稽考,舞容極其簡單。《尚書·益稷》記載帝舜時的樂曲《大韶》雲:“夔曰:戛擊鳴球,搏拊琴瑟,以詠。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後德讓。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庶尹允諧。”《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吳公子季劄對其內容和意義的評論,認為此曲“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如天之無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於此矣,觀止矣。”據《論語·八佾》記載,孔子也曾稱贊說:“《韶》,盡美矣,又盡善也。”孔穎達疏去:“樂之為樂,有歌有舞,歌以詠其辭,而聲以播之,舞則動其容,而以曲隨之。”這段話具體論述了《大韶》詩、樂、舞三者壹體的盛大場面。《禮記·樂記》雲:“詩,言其誌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詩、樂、舞三者緊密結合,是中國詩歌發生時期的壹個重要特征。

詩歌和音樂、舞蹈相互結合的形式,在文字已經成熟並廣泛用於文獻記錄以後,還存在了相當長的壹段時期。如《詩經》中的作品都是樂歌,而其中的頌詩,是祭祀時用的歌舞曲。約在春秋以後,詩歌從樂舞中逐步分化獨立出來,專向文學意義和節奏韻律方向發展。

文獻學與古代文學史有什麽區別

文獻

文獻就是是記錄知識的壹切載體。具體地說,文獻是將知識、資訊用文字、符號、影象、音訊等記錄在壹定的物質載體上的結合體。由此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文獻具有三個基本屬性,即文獻的知識性、記錄性和物質性。它具有存貯知識、傳遞和交流資訊的功能。

由於文獻的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不同型別文獻所記載的資訊內容也各有側重,因此,首先了解文獻的級別、型別、特點等知識,對進壹步做好文獻檢索工作將有很大的幫助。

文學史

學界對作為壹門學科的“文學史”和作為壹種知識書寫樣式的“文學史”的反思已經有些時日。這些反思之所以至今仍未獲得什麽實質性的突破,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以往的研究,大多停留於經驗總結、文學史學反思或文化研究的層次,而從未抵達文學史反思的根基:文學史哲學。有鑒於此,文章以德裏達的相關論述和文學史的生成實際為參照,從什麽是文學、什麽是歷史(時間)、什麽是文學史(文學史的生成機制)等基本概念的清理入手,勾畫了壹種文學史哲學的基本輪廓。

古代文學中,床和床兩個字有什麽區別?

床,《說文》:“安身之坐者”,《廣雅》:“棲為之床”。《易·剝封》:“剝床以足”。《註》“床者,人所以安也。”《通俗文》:“八尺曰床。”《釋名·釋床帳》“人所坐臥曰床,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可見床即床,是可坐可臥的家俱,主要是,供人睡眠用的。

古人亦有謂坐榻、交椅等曰床的,見“胡床”、“繩床”、“藜床”。

我國古代文學六體

古代文學體裁有: 賦 我國古代的壹種文體,它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其特點是“鋪采文,體物寫誌”,側重於寫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現於諸子散文中,叫“短賦”;以屈原為代表的“騷體”是詩向賦的過渡,叫“騷賦”;漢代正式確立了賦的體例,稱為“辭賦”;魏晉以後,日益向駢文方向發展,叫做“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入律體叫“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賦,稱為“文賦”。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前赤壁賦》等。 駢文 起源於漢魏,形成於南北朝,盛行於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間定句,世稱“四六文”。駢文由於遷就句式,堆砌詞藻,往往影響內容表達,韓、柳提倡古文運動之後,駢文漸衰。著名的有南朝梁吳均寫的《與朱元思書》。 原 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壹種議論文體。這種文體是對某種理論、主張、政治制度或社會習俗,從根本上考察、探討,理論性較強。如韓愈的《原毀》、黃宗羲的《原君》。 辯 “辯”即辯是非,別真偽,這種文體的特點是批駁壹個錯誤論點,或辨析某些事實。如韓愈的《諱辯》、柳宗元的《桐葉封弟辯》。 說 古代議論說明壹類文章的總稱。它與“論”無大異,所以後來統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文章辨體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們學過的這種體裁的文章有《師說》、《馬說》、《少年中國說》、《捕蛇者說》、《黃生借書說》。 論 壹種論文文體,按《韻術》:“論者,議也”。《昭明文選》所載:“論有兩體,壹曰史論,乃忠臣於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如《史記》後的太史公曰……。二政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謬誤”。如《六國論》、《過秦論》等。 奏議 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的統稱。它包括奏、議、疏、表、對策等。《文章辨體序說》:“七國以前,皆稱上書,秦初改書曰奏。漢定禮議,是有四品:壹曰章,以謝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陳情;四曰議,以執議。” (1)疏。是分條陳述的意思。如賈誼的《論積貯疏》。 (2)表。是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如諸葛亮的《出師表》。 (3)對策。古代考試把問題寫到策上,令參加考試的人回答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對策,如蘇軾的《教戰守策》。 序(跋) 序也作“敘”或稱“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序”壹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後面的,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列於書後的稱為“跋”或“後序”。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容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論文,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的屬於議論文。我們學過的“序言”有:《〈吶喊〉自序》、《〈農村調查〉序言》、《〈指南錄〉後序》、《伶官傳序》等。 贈序 文體名。古代送別各以詩文相贈,集而為之序的,稱為贈序。如韓愈《送石處士序》:“於是東都諸人士……遂名為歌詩六韻,遣愈為之序雲。”其後凡是惜別贈言的文章,不附於詩帙也都叫贈序,內容多推重、贊許或勉勵之辭。我們學過明代文學家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 銘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刻在牌上,放在書案右邊用以自警的銘文叫“座右銘”。如劉禹錫的《陋室銘》。刻在石碑上,敘述死者生平,加以頌揚追思的,叫“墓誌銘”。如韓愈的《柳子厚墓誌銘》。 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時所誦讀的文章。體裁有韻文和散文兩種。內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經歷,頌揚他的主要品德和業績,寄托哀思,激勵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雜記 包括: (1)山川、景物、人事雜記。描寫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記》、《登泰山記》。 (2)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它的特點是篇幅短小,長的千字左右;內容豐富,有歷史掌故、遺文遺事、文藝隨筆、人物短論、科學小說、文字考證、讀書雜記等五花八門。《世說新語》、《夢溪筆談》就是這種文體。 遊記 遊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壹種散文形式。遊記的取材範圍極廣,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詭異阜盛,可以反映壹人壹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記下壹國的重大事件,並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筆輕松,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受。遊記有帶議論色彩的,如《嶽陽樓記》、《遊褒禪山記》;有帶科學色彩的,如酈道元的《三峽》;有帶抒 *** 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記》。 童話 兒童文學的壹種。通過豐富的想像、幻想和誇張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童話的語言通俗、生動、形象、情節離奇曲折,富於趣味性。對自然景物往往作擬人化的描寫,能適應兒童的心理、情趣,激發人們的想像,便於他們接受和轉化。選入教材的童話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葉聖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民間故事 群眾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經過很多人不斷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學形式。民間故事的特點:故事性強,情節生動;口語化,樸素明快;想像奇特豐富;常用誇張、比喻,藝術感染力強。內容上它來自民間,反映的多是民間生活。有的民間故事常有神話式的幻想情節,充滿神奇色彩。例如:《漁夫的故事》、《牛郎織女》等。 寓言 是帶有勸喻或諷諫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慣於運用擬人的手法。語言簡潔鋒利。歐洲文學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寓言盛行,《莊子》、《韓非子》等著作中有不少寓言,如《鄭人買履》(《韓非子》)、《鷸蚌相爭》(《戰國策》)、《刻舟求劍》(《呂氏春秋》)。 傳說 長期在民間流傳而形成的,帶有某種傳奇色彩和幻想成分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或自然物貌的故事。如英雄人物傳說,西湖的傳說,黃鶴樓的傳說。有的是以特定歷史事實為基礎,有的則純屬幻想虛構。人物和事件的傳說,大都是頌揚、贊美的,反映人民的理想和願望;自然景物的傳說,則近於優美的敘事散文,例如淺嘗輒逝的《浮生縈雲》。 傳奇 小說體裁之壹。以其情節奇特、神奇,故名。壹般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寫的短篇小說。如《柳毅傳》、《浮生縈雲》《南柯太守傳》等。又因為“傳奇”多為後代的說唱和戲劇所取材,故宋元戲文,元人雜劇,明清戲曲也有稱為“傳奇”的。如明戲曲作家湯顯祖的《還魂記》(即《牡丹亭》),清初孔尚任的傳奇劇本《桃花扇》。 參考連結:文學體裁_百度百科 :baike.baidu./view/454693.htm#3

論屈宋辭賦對我國古代文學的影響

屈宋指的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和宋玉。屈原是騷體的開創者,是中國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奠基者,宋玉是在屈原之後的楚國著名詩人,也是有名的辭賦作家,但是其名望和成就都遠不如屈原。——常識文學篇。

精衛填海是我國古代文學的( )體裁

您總是讓我們回答問題,

但是就是不給我們加分。。。

我們也辛苦的。

起碼妳要給我們選個好的答案吧!

————————————————

精衛填海是我國古代文學的( 神話傳說)體裁

求《離騷》對我國古代文學有什麽影響

離騷以大量楚地方言和神話入詩,保留了戰國時期楚國風俗、信仰方面的史料

離騷開創了我國文人獨立創作詩歌的先河

離騷想象瑰麗,語言自由,抒情真實,開創了我國古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先河

離騷以香草美人比喻詩人的高潔,為後世的文人風骨樹立了榜樣

請問,古代文學的學術評論應該怎麽寫?和作品賞析有什麽區別嗎

學術評論依托文學理論,理論內容多;作品賞析依托作品,賞析多

1,為什麽說先秦文學是我國古代文學的輝煌

先秦文學的成就主要體現在諸子百家的著作上,諸子的著作思想內容深邃,對後世影響深遠,藝術形式上更是開文學之先河。有對話語錄體之儒家代表作《論語》,有道家哲學寓言體《莊子》,有編年體文史鉅著《春秋》,有現實主義詩風的《詩經》,有浪漫主義的《離騷》等楚辭,等等等等。先秦文學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為中國古代文學奠定了基礎,樹立了榜樣,並且達到了壹個幾乎讓後人無法超越的高峰,當然輝煌燦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