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新生代詩派是在朦朧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她們為什麽又要打出反朦朧詩的旗號

新生代詩派是在朦朧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她們為什麽又要打出反朦朧詩的旗號

新生代詩試圖超越朦朧詩,壹個重要理由是這些在新的文化氛圍中成長的更年輕了壹代的詩人,感到朦朧詩的詩學裏有較多的社會學因素,而他們自己所要追求的是窮索詩歌這種語言形式與人類生存或自我生命的本質關系。在尋找詩歌本體的過程中,新生代詩歌群體憑借自身文化構成上的優勢,並利用了開放時代提供的機遇,對新詩建構生命形式的可能性進行了全面的嘗試。“大展”推出的60多個自立名目的詩派,都提供了“藝術自釋”,這些類似於“宣言”的“自釋”,表達的不只是詩歌藝術觀,也包括哲學觀、文化觀和對現實的心理反應及人生態度。從總體上看,它是對新時期社會現實尤其是精神文化的全息反映,西方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在上面打上了明顯的烙印,而東方文化精神也有較深入的滲透。它也集中體現了80年代文學思潮的演變,即生命意識的覺醒,改變了詩歌創作中社會批判作為主導傾向的狀況。不妨說,“新生代”的詩學,是生命詩學。以生命作為詩學觀的基礎,“新生代”這壹異常紛雜的詩歌集群,形成為兩大支脈,壹是與後期朦朧詩的文化尋根有淵源關系的“新傳統主義”思潮,壹是帶有“後現代主義”特征的寫作風尚。前者力圖穿越現代文明的表象而回到民族文化精神中去,通過對民族文化深層結構和人類復雜經驗的把握,在更廣闊的背景上表現人的自由本質和生命力。體現這壹創作傾向的主要有四川的“新傳統主義”、“整體主義”,江蘇的“東方人詩派”,陜西的“太極詩”,福建的“大浪潮學會”,湖南的“東方整體思維空間”等團體和流派。後者更趨於平民化和世俗化,展示普通小人物日常的生存狀態和感受,帶有反文化或非文化和非崇高、審醜的藝術傾向,它包括了“朦朧 詩”後新生代中絕大部分流派和社團,如四川的“非非主義”、“莽漢主義”,江蘇的“他們文學社”、“日常主義”、“新口語派”,上海的“海上詩群”、“撒嬌派”、“情緒流”,北京的“情緒獨白”、“生命形式”,浙江的“咖啡夜”、“極端主義” ,安徽的“世紀末”,雲南的“黃昏主義”,以及遍布全國的“大學生詩派”,他們人數眾多而富有生氣,對傳統詩學反叛最力,是生命詩學的主要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