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歌:主要敘述人類的產生,民族的來源和遷徙,如《人類起源歌》、《洪水滔天》等。這類歌主題思想積極進取,在相當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真實的歷史,有史料研究價值。
婚姻歌:反映了苗族由氏族內婚到氏族外婚,由母系制到父系制的演變過程,是研究婚姻史不可多得的材料。其中較著名的有各地普遍流傳的《兄妹結婚》,黔東南的《開親歌》、《男婦出嫁》、《換嫁歌》(女子換男子出嫁),黔北遵義地區的《接女婿》、《送親歌》等。
遷徙歌:在苗族中大量存在。各地苗族都有自己的遷徙史,因而都有自己的遷徙歌。其中著名的有黔東南的《跋山涉水》,松桃、銅仁地區的《修相修瑪》,黔西北的《楊魯話》,貴陽地區的《格羅格桑》等。松桃和黔東南的遷徙歌,反映場面宏大,表述了人與人和人與自然鬥爭的激烈情況。是壹部英雄的史詩,對研究苗族歷史很有價值。
理歌、議榔詞:反映了苗族古代社會組織情況,主要是敘述各種社會倫理、行為規範,規勸人們去惡從善。
生產勞動歌:各地都有。其中以黔東南的最為完整,如《刺繡歌》、《種棉歌》、《紡紗織布歌》、《蠟染歌》、《造酒歌》、《造船歌》等。主題思想積極,多是鼓勵人們努力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作品。
苦歌:是敘述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詩歌。有控訴土司壓迫的,有控訴地主惡霸的,也有許多是怒斥官府的。
起義鬥爭歌:又稱反歌,多是控訴舊社會的黑暗和歌頌人民的反抗鬥爭。如黔東南的,張秀眉之歌》、黔南的《柳天成》、黔西北的《陶新春》,都很有代表性。這類歌情調激昂,富於戰鬥精神。
情歌: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所唱的歌。用詞含蓄優美,富於抒情。有表白式、問答式等,多是托物言情。
由於沒有文字,苗族的書面文學,在歷史上多用漢文來創作,數量微乎其微。在建國前僅湖南、川東壹帶發現較多。近年來,貴州也陸續發現了壹些苗族文人詩文。清康熙年間,今道真縣小裏梅江貢生張應遷、張應松、張懿德、張滿德,壹族四人皆有文譽,***著有《蔭語山房詩稿》。錦屏縣亮江鄉也發現了清代苗族文人龍紹訥的詩文,其中1878年刊印的《亮川集》四卷,收集了作者主要詩詞和雜文。內容多是描寫苗鄉侗寨的風土人情,有濃烈的鄉土風味。民國年間雷山縣著名的苗族學者梁聚五也寫了壹些詩文。他的政論文充滿了被壓迫民族的感情,披露了少數民族政治上的無權和經濟上的盆困狀況。建國後,在黨和政府的關心培養下,苗族開始有了自己的書面文學創作隊伍,湧現了壹批苗族作家,他們的著作有許多在國內獲獎,有的被翻譯介紹到國外,受到好評。在民間文學的研究、搜集、整理、翻譯、出版方面,也有壹批自己的人才,並取得了許多成就。
音樂
苗族音樂,有民歌曲調、蘆笙曲調、嗩吶曲調和簫琴曲調等,其中最普遍的是民歌曲調和蘆笙曲調。
史歌:多為中老年人演唱,帶有朗誦形式,往往是唱壹段,道白壹段。歌詞也很長,少的有幾十行幾百行,多的千行萬行以上。如《開天辟地歌》、《祖先遷徙歌》、《婚姻根源歌》、《理歌》等等。史歌以黔東南的最完整,也最有代表性,其曲調渾厚,拍節分明,矯健剛勁。
妳都找找看,看看有沒有適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