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林徽因評價徐誌摩時曾說過壹句話,

林徽因評價徐誌摩時曾說過壹句話,

徐誌摩初識林徽因是在風景如畫高貴寧靜的倫敦康橋,那年,他24歲,而她只有16歲。思想上的溝通、感情上的融和、對詩情的理解、對秋天的感懷使兩顆年輕的心不斷靠攏。徐誌摩燃燒的眸子裏寫滿了對林徽因的眷戀——

也許,從現在起,愛、自由、美將成為我終其壹生的追求,但我以為,愛還是人生中第壹件偉大的事業,生命中沒有愛的自由,也就不會有其他別的自由了;烈士殉國、教家殉道、情人徇情,說到底是壹個意思,同壹種率真、同壹種壯烈;

如果有壹天我獲得了妳的愛,那麽我飄零的生命就有了歸宿,只有愛才能讓我匆匆行進的腳步停下,讓我在妳的身邊停留壹小會兒吧,妳知道憂傷正象鋸子鋸著我的靈魂

……

將愛情當做壹件偉大事業的徐誌摩,對愛情的理解有別於世人,“真生命自奮鬥自求得來,真幸福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真戀愛亦必自奮鬥自求得來’’,所以,他把滿腔的情和全部的愛都獻給了林徽因。但是,“命運是如此的魯鈍、盲目而任性’’,當徐誌摩從夢中醒來時,他的心上人已羅敷有夫,也應了他的那句話,“我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壹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命運於他是如此的無情和冷漠!

但是,徐誌摩並沒有從此失去林徽因,在此後的歲月裏,他們***同創辦新月社、編輯出版新派詩集、壹起接待印度詩哲泰戈爾、同臺演出根據泰戈爾的《摩訶德婆羅多》改編的抒情詩劇《齊得拉》,並且分別扮演相愛的男女主人公。在舞臺上,兩人是那樣默契、和諧,仿佛又找回了在康橋時候的那種融會貫通、相親相愛的感覺,以至於連不懂英文的梁啟超都看出了端倪,有點惱火,更不用說梁思成了。舞臺上兩情依依的感覺鼓勵著徐誌摩,泰戈爾也看出詩人對林徽因的感情,於是這位天才的老人親自向林徽因求情,但是,陰差陽錯,命運終是沒有笑對徐誌摩。在陪伴詩哲去北平的時候,徐誌摩油然生出壹種訣別的感覺,昨日還同臺演出美目盼兮,今天就要勞燕分飛海天無涯,他不禁思潮起伏,潤濕了眼睛,在火車將要離開的壹點時間裏,悵然寫道“離別!怎麽的能叫人相信?我想著就要發瘋。這麽多絲,誰能割得斷?’’,是呀,這樣壹種情絲、這樣壹種欲斷還連的綿綿情絲,怎麽能割斷呢?!

林徽因與梁思成的愛情也不是壹帆風順,梁思成的媽媽和姐姐都反對這門親事,只有梁啟超在極力撮合。在那些苦惱的日子裏,林徽因將徐誌摩當成了摯心的朋友,而徐誌摩卻被林徽因的每壹封信所激勵,欲斷的情思又壹次被他緊緊系著,他寫信寫詩,滿篇雲霞地表達自己心中的激情。

林徽因最終還是嫁給梁思成,而徐誌摩也娶陸小曼為妻。但是兩人還是互相關心和理解,尤其在文學上更是經常切磋。徐誌摩創辦的《詩刊》第二期就發表了林徽因的三首愛情詩,詩歌輕柔細膩中蘊涵著熱烈和真誠,既有悲思和淒婉的意味,又有追求和向往的韻味。徐誌摩給予了極大的評價,說是佳句天成,妙手得之。這給林徽因很大的鼓舞,從此她走上了詩歌創作的長旅,以詩篇表達了她對生活和生命的摯愛。徐誌摩並沒有因為各自的變化而放棄對林徽因的愛,他在《詩刊》上發表了壹首名叫《妳去》的詩,是為林徽因寫的,詩中流溢著對林的溫情和摯愛,表現了他心底的那份永不消褪的情誼。這首詩現在讀來還是那樣令人激動,以至於每壹次看到,我都抑制不住心中的感動,任洶湧的思潮撞擊心房,詩中洋溢的愛憐、深沈以及崇高的情感,對現代人是壹個沖擊和洗禮。

也許是天妒良才,也許是人微命薄,也許是已經看夠人間的悲歡離合,徐誌摩在飽受生活、情感的打擊後,終在天空中化成壹朵白雲,乘風飛去。他喜歡飛,在壹篇散文中寫道“飛上天空去浮著,看地球這彈丸在太空中滾著,從陸地看到海,從海再看回陸地。淩空去看個明白——這才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權威、做人的交待’’,從此,他可以永遠淩空去看、永遠看個明白了。

當天在協和小禮堂作演講的林徽因,幾次都將熱盼的目光投向門口,可她盼望的身影就是沒有出現。第二天當盼穿秋水的林徽因得到徐誌摩遇難的消息後,悲痛欲絕得昏倒在地上。醒來後,她整整壹天眼前閃動著壹團火光,心裏在呼喚,誌摩!妳就這樣悄悄地走了嗎?嘆君風度比行雲,來也飄飄,去也飄飄;嗟我哀歌吊詩魂,風何淒淒,雨何淒淒!

悲傷的林徽因給《北平晨報》寫了《悼誌摩》壹文,長歌當哭、椎心泣血、不勝哀痛。此後在給胡適的信中,林徽因剖析了自己跟徐誌摩之間純真的友情,對他們之間曾有的那場戀愛,她說自己並沒有覺得可羞慚,反而給了她不少人格上、知識上、磨練修養的幫助,此後,誌摩變成了壹種stimulant在她生命中或恨、或怒、或幸福、或難過、或抱歉、或苦痛,她也不悔的。在信中,林徽因還提到徐誌摩曾給她的frindship ahd love,使她非常難過,覺得對不起他。她說“這幾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變。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也就是我愛我現在的家在壹切之上的確證,誌摩也承認過這話’’——恐怕,這就是他們兩人情愛延綿十多年而終不成眷屬的原因吧。大概,這也是我要遍尋的結果?

幾年後,林徽因和梁思成路過徐誌摩的家鄉浙江硤石,觸境傷情,林徽因再壹次陷入了感情的撞擊之中不能自已,和著淚花和火車的轟鳴,她把不可名狀的思緒傾瀉到紙上:

別丟掉

這壹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暗的松林,

嘆息似的渺茫,

妳仍要保存著那真!

壹樣是月明,

壹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使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

妳問黑暗要回,

那壹句話——妳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有那回音!

詩中真切地表現了對詩人的懷念和追憶。

在徐誌摩逝世四周年的時候,林徽因又寫下了《紀念誌摩去世四周年》的散文發表在《大公報》上,文中熱情肯定了徐誌摩的詩歌成就,贊揚了他的壹生處處充滿詩意,愛、自由和美是詩人的靈魂,對世界的真誠、對朋友的真誠、對詩歌的真誠是詩人的品格。她為詩人死後受到的不公正而鳴不平,呼喚良知和友愛,她獻給徐誌摩的不僅僅是壹篇悼文,而是“壹顆種子在石縫裏砰然綻苞的聲音,是靈魂被鋸著的詩人的歌哭’’。

比真正的愛情少壹點點,比純粹的友情又多壹點點,不是情人間的那種靈與性的瘋狂,不是壹般朋友間的那種隨意和淡然,他倆之間的感情無法真正言明,既刻骨銘心,又不可捉摸,既浸入骨髓、又超然永恒。哎,以我這樣的筆力真不知如何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