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歌“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安史之亂時期,由於政治理想苦苦無法版實現,因此詩權歌風格便比較現實主義,”沈郁頓挫“,比較悲傷,他逐漸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統治階級的罪惡,十年困守的結果,使杜甫變成了壹個憂國憂民的詩人。
由於安史之亂,社會顯得壹片狼藉,所以杜甫無時不期望著能夠平息叛亂,社會歸於安定。因此當他想到國家遭殃,戰火不熄,生靈塗炭的時候就流淚不止,詩歌大都過於悲壯。
杜甫是社會派詩人,趨向現實主義,內容廣泛,富時代性,取材於政治興亡,社會動亂,戰事徭役,饑餓貧窮和貧富懸殊。
杜詩善於描寫當時歷史實況,反映唐代由盛轉衰的現況,故有“詩史”之稱。從安史之亂至入蜀之前,杜甫經歷了大時代的動亂,寫下大量的實錄式寫實名篇。
擴展資料: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回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
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壹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從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作者杜甫的豪氣幹雲,所以才能和李白有壹段交情缺點:性格“褊躁傲誕”,喜怒無常,情緒不穩,多愁善感。
杜詩主要風格是沈郁頓挫,風格多樣,豐富多姿,或雄渾奔放,或清新細膩,或沈郁悲涼、或辭藻富麗、或平易質樸、或通俗自然。杜詩融冶吸收前人藝術技巧,發展成壹種獨特的新風格。表達自己愛國的思想。
人民網-今人對杜甫生平的幾種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