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You Are Old
By Yeats (愛爾蘭)
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當年華已逝
LOVER譯
當年華已逝,妳兩鬢斑白,沈沈欲睡,
坐在爐邊慢慢打盹,請取下我的這本詩集,
請緩緩讀起,如夢壹般,妳會重溫
妳那脈脈眼波,她們是曾經那麽的深情和柔美。
多少人曾愛過妳容光煥發的楚楚魅力,
愛妳的傾城容顏,或是真心,或是做戲,
但只有壹個人!他愛的是妳聖潔虔誠的心!
當妳洗盡鉛華,傷逝紅顏的老去,他也依然深愛著妳!
爐裏的火焰溫暖明亮,妳輕輕低下頭去,
帶著淡淡的淒然,為了枯萎熄滅的愛情,喃喃低語,
此時他正在千山萬壑之間獨自遊蕩,
在那滿天凝視妳的繁星後面隱起了臉龐。
當妳老了
袁可嘉譯
當妳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沈,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妳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妳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妳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壹個人愛妳那朝聖者的靈魂,
愛妳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淒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壹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1893
當妳老了
裘小龍譯
當妳老了,頭發灰白,滿是睡意,
在爐火旁打盹,取下這壹冊書本,
緩緩地讀,夢到妳的眼睛曾經
有的那種柔情,和它們的深深影子;
多少人愛妳歡樂美好的時光,
愛妳的美貌,用或真或假的愛情,
但有壹個人愛妳那朝聖者的靈魂,
也愛妳那衰老了的臉上的哀傷;
在燃燒的火爐旁邊俯下身,
淒然地喃喃說,愛怎樣離去了,
在頭上的山巒中間獨步踽踽,
把他的臉埋藏在壹群星星中。
當妳老了
楊牧譯
當妳老了,灰黯,沈沈欲眠,
在火爐邊瞌睡,取下這本書,
慢慢讀,夢回妳眼睛曾經
有過的柔光,以及那深深波影;
多少人戀愛妳喜悅雍容的時刻,
戀愛妳的美以真以假的愛情,
有壹個人愛妳朝山的靈魂內心,
愛妳變化的面容有那些怔忡錯愕。
並且俯身閃爍發光的鐵欄桿邊,
嚅囁,帶些許憂傷,愛如何竟已
逸去了並且在頭頂的高山踱蹀
復將他的臉藏在壹群星星中間。
當妳年老時
傅浩譯
當妳年老,鬢斑,睡意昏沈,
在爐旁打盹時,取下這本書,
慢慢誦讀,夢憶從前妳雙眸
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多少人愛妳風韻嫵媚的時光,
愛妳的美麗出自假意或真情,
但唯有壹人愛妳靈魂的至誠,
愛妳漸衰的臉上愁苦的風霜;
彎下身子,在熾紅的壁爐邊,
憂傷地低訴,愛神如何逃走,
在頭頂上的群山巔漫步閑遊,
把他的面孔隱沒在繁星中間。
當妳老了
飛白譯
當妳老了,白發蒼蒼,睡意朦朧,
在爐前打盹,請取下這本詩篇,
慢慢吟誦,夢見妳當年的雙眼
那柔美的光芒與青幽的暈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愛過妳的美麗,
愛過妳歡樂而迷人的青春,
唯獨壹人愛妳朝聖者的心,
愛妳日益雕謝的臉上的衰戚;
當妳佝僂著,在灼熱的爐柵邊,
妳將輕輕訴說,帶著壹絲傷感:
逝去的愛,如今已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裏埋藏它的赧顏。
創作背景:
茅德·岡:葉芝無望的愛情
1889年1月30日,二十三歲的葉芝第壹次遇見了美麗的女演員茅德·岡,她時年二十二歲,是壹位駐愛爾蘭英軍上校的女兒,不久前在她的父親去世後繼承了壹大筆遺產。茅德·岡不僅美貌非凡,苗條動人,而且,她在感受到愛爾蘭人民受到英裔欺壓的悲慘狀況之後,開始同情愛爾蘭人民,毅然放棄了都柏林上流社會的社交生活而投身到爭取愛爾蘭民族獨立的運動中來,並且成為領導人之壹。這在葉芝的心目中對於茅德·岡平添了壹輪特殊的光暈。
葉芝對於茅德·岡壹見鐘情,而且壹往情深,葉芝這樣描寫過他第壹次見到茅德·岡的情形:“她佇立窗畔,身旁盛開著壹大團蘋果花;她光彩奪目,仿佛自身就是灑滿了陽光的花瓣。”葉芝深深的愛戀著她,但又因為她在他的心目中形成的高貴形象而感到無望,年輕的葉芝覺得自己“不成熟和缺乏成就”,所以,盡管戀情煎熬著他,但他尚未都她進行表白,壹則是因為羞怯,壹則是因為覺得她不可能嫁給壹個窮學生為妻。
茅德·岡壹直對葉芝若即若離,1891年7月,葉芝誤解了她在給自己的壹封信的信息,以為她對自己做了愛情的暗示,立即興沖沖的跑去第壹次向茅德·岡求婚。她拒絕了,說她不能和他結婚,但希望和葉芝保持友誼。此後茅德·岡始終拒絕了葉芝的追求。她在1903年嫁給了愛爾蘭軍官麥克布萊德少校,這場婚姻後來頗有波折,甚至出現了災,可她十分的固執,即使在婚事完全失意時,依然拒絕了葉芝的追求。盡管如此,葉芝對於她的愛慕終身不渝,因此,難以排解的痛苦充滿了葉芝壹生的很長壹段時間。
葉芝對於茅德·岡愛情無望的痛苦和不幸,促使葉芝寫下很多針對於茅德·岡的詩歌來,在數十年的時光裏,從各種各樣的角度,茅德·岡不斷激發葉芝的創作靈感;有時是激情的愛戀,有時是絕望的怨恨,更多的時候是愛和恨之間復雜的張力。
《當妳老了》、《他希望得到天堂中的錦繡》、《白鳥》、《和解》、《反對無價值的稱贊》……都是葉芝為茅德·岡寫下的名篇。
詩歌鑒賞:
她有著海倫壹樣的美貌,海倫壹樣的野性。從認識她的那壹刻起,她就是他的繆斯。他為她寫下許多情真意切的詩行,他的心,也象特洛伊的城池,在她殘忍的美麗面前,壹次次地倒塌,淪陷。
她不知道自己在尋找壹種什麽樣的愛,什麽樣的歸宿,卻十分清楚自己不要什麽樣的愛人。多少人對詩人這個頭銜砰然心動,而她卻在內心發誓:永遠也不要嫁給壹個多愁善感的詩人。
經過五次求婚,五次被拒之後,他總算認清了他們永遠不可能交合的命運。但那顆受傷的心,還是無法停止對愛的最後詠唱和想象。於是,受法國詩人Pierre de Ronsard十四行中的壹句 “當妳很老,在夜晚,燭光邊”的啟發,壹首膾炙人口的愛情絕唱“當妳老了”就此誕生。
詩人的情感挫敗,就這樣變成了詩歌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