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竹萬竿斜,讀音是rù zhú?wàn?gān?xié。
出自唐代李嶠的《風》。
原文: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譯文:
風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作年未得確證。有人認為,李嶠、蘇味道、杜審言三人壹起在春天遊瀘峰山,山上景色秀美,壹片蔥郁。等及峰頂之時,壹陣清風吹來,李嶠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了這首詩。
詩詞賞析
這是壹首描寫風的小詩,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壹種詮釋和理解。
風無形,空氣流動形成風,但它又是有形的, 壹陣微風掠過,小草含笑向人們點頭,花兒在風中搖曳著,變著法兒撒歡兒,炊煙隨著風的節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纖細的柳枝輕拂著樹下遊人的臉龐。
當它發怒的時候,過江卷起漫天狂瀾,引發海嘯,將參天大樹連根撥起,用掌擊碎轎車甩向路溝,用衣袖揮斷成片樹木,狂笑著,輕蔑地看著對它束手無策的人們,視自己為壹列戰車,而世上萬物如螳臂。
當它悲哀的時候,會發出嗚嗚咽咽的聲音,似在訴說心中的悲怨與委屈,似小孩在哭泣,聽之也不得不為之動容。
這首詩寫出了風的力量。前兩句就“風”的季節功能而言:秋風能令萬木雕零,春風卻又能教百花綻放;後兩句則就“風”所到之處,呈不同景象來描寫:風過江上時,則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時,只見竹竿壹齊傾斜。
百度百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