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寫的
眼兒媚·記夢
每夢兩人,白衣飲於湖舟上,振弦弄劍,淡然若仙。醒記之。
壹水清秋銜遠巒,扁舟霞飛晚。橫鋏煮酒,風揚琴韻,沙鷗點點。 寒光乍起琴乍險,劍氣縱橫間。恩仇風雨,多來付他,落日湖山。
懷古
寂寥天已暮,無語獨登樓。極目城郭黯,唯見瓦涅流。
金湧碧波亂,風動蒹葭愁。滿目興亡事,長嘯與凝眸。
不見英雄血,灑沃東南陬。遠去鳴鏑響,長纓亦已收。
曾有燭天焰,是非壹並休。慷慨悲歌逝,重開太平秋。
成敗何處也,不盡水悠悠。漁樵多閑話,史筆又沈鉤。
且飲杯中綠,無意話封侯。男兒平生誌,家國屹神州!
水調歌頭·刺殺
朔風吹易水,殘陽血未幹。國仇待雪,怎堪回首望家山。
孤忠奇謀忍辱,無言獨向河梁,幾回欲泫然。歌樂自歡宴,冷眼笑酒酣。
驚剎那,雷霆變,洗月寒。裂眥怒發,蹈死不顧鋒刃端。
長驅輕梟酋首,豪氣直吞狂虜,白虹正經天!漢威垂絕域,悲歌壯百年。
鷓鴣天·刺秦
暮日西風易水原,朔雲滿座雪衣冠。錚鏗鐵築歌未徹,飛蓋向秦終不還。
長卷盡,短匕寒。萬古興亡壹發間。傲氣吞嬴人已去,悲歌慷慨壯百年。
2.求關於形容刺客的古詩句李白的《俠客行》基本上全詩都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 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 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 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 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 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3.有關四大刺客的詩詞歌賦1、《荊軻歌/渡易水歌》
先秦佚名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
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
白話譯文: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
刺殺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龍宮壹樣危險啊,但是我們的英雄英勇的氣概,連仰天吐氣都能形成白虹。
2、《於易水送別》
唐代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白話譯文: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沖冠。昔日的英豪人已經長逝,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3、《俠客行》
唐代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白話譯文:
趙國的俠客帽上隨便點綴著胡纓,吳鉤寶劍如霜雪壹樣明亮。
銀鞍與白馬相互輝映,飛奔起來如颯颯流星。
他們武藝蓋世,十步可斬殺壹人,千裏之行,無人可擋。
他們大事做成後,拂袖而去將功勞和美名隱藏起來。
想當年,侯嬴、朱亥與信陵君結交,與之脫劍橫膝,交相歡飲。
與朱亥壹起大塊吃肉,與侯嬴壹道大碗喝酒。
幾杯酒下肚就作出了承諾,並且把承諾看得比五嶽還重。
酒後眼花耳熱,意氣勃勃勁生,感動蒼天,可貫長虹。
朱亥揮金槌殺大將竊兵符救趙,使邯鄲軍民大為震驚。
朱亥與侯嬴真千秋萬古二壯士,聲名煊赫大梁城。
他們縱然死去而俠骨猶香,不愧為壹世英豪。
誰願像揚雄那樣的儒生,白首著書,老死窗下呢?
擴展資料:
古代四大刺客:
1、專諸——魚腹藏劍 專諸,吳國棠邑人,專諸將鋒利的“魚腸”劍暗藏於燒好的魚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吳王僚,力大透過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吳王僚大叫壹聲,立即死亡。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齊出,將吳王僚衛士盡數剿滅。公子姬光既殺吳王僚,便自立為吳王,即名噪歷史的吳王闔閭。
2、聶政——弟忠姐烈 春秋末期,韓國大夫嚴仲子受丞相俠累的迫害流亡他國。他遊歷各地,欲尋俠士為自己報離鄉之恨,刺殺俠累。聶政仗劍直入韓府,諸多甲士反應不及,聶政以白虹貫日之勢長劍已刺入俠累胸膛,俠累頃刻命喪。頓時府中大亂,甲士們齊上圍攻聶政。聶政仗長劍擊殺數十人後,難逃重圍,遂倒轉劍柄,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破腹而死。
3、豫讓——舍生忘死 豫讓春秋戰國間晉國人。為晉卿知(通“智”)瑤家臣。晉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趙、韓、魏***滅知氏。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
4、荊軻——圖窮匕見 荊軻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鹹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高漸離與曠修、荊軻二人互為知己,尤其敬重大哥荊軻,送荊軻於易水河畔,唱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 流傳千古。
百度百科——《俠客行》
百度百科——《渡易水歌》
4.描寫刺客的詩詞於易水送人壹絕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李白的《俠客行》中的四句深得刺客之真髓: (刺客) 十步殺壹人。
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詠荊軻 陶淵明 燕丹善養士,誌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發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築,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淩厲越萬裏,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沒,千載有余情。
5.有壹首寫刺客的詩估計樓主指的是李白的《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