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將軍三部曲的主要內容

將軍三部曲的主要內容

郭小川的“將軍三部曲”是:《月下》、《霧中》、《風前》三部長篇敘事詩。 郭小川(1919.9.2—1976.10),男,原名郭恩大,出生於河北省豐寧縣鳳山鎮(原屬熱河省)壹個知識分子家庭。筆名:郭蘇、偉倜、健風、湘雲、登雲、丁雲、曉船、袖春等。父母均系教師。他幼年在家鄉讀書,隨父讀過兩年私塾。1933年春,日寇進攻熱河,全家逃亡到北平。1933年夏,他取名克什格(蒙語:吉祥),考入官費的北平蒙藏學校。1934年春,用郭恩大名,考入北平東北中山中學。1935年夏,取名郭偉倜,考入該校高級師範班。1936年夏,取名郭健風,考入北平東北大學工學院補習班。1937年七七事變後離開北平到達太原,同年9月20日報名參加八路軍,被分配到壹二○師三五九旅。1937年加入中國***產黨。1941年至1945年,在延安馬列學院、中央黨校三部等單位學習,進修馬列主義和文藝理論。1948年到1954年,先後任冀察熱遼《群眾日報》副總編輯,兼《大眾日報》負責人;《天津日報》編輯部主任。

1955年到1961年,任中央作協黨組副書記、作協書記處書記兼秘書長、《詩·刊》編委。1962年調《人民日報》任特約記者至文化大革命。1970年,隨中國作家協會到湖北鹹寧五七幹校勞動鍛煉。1976年10月因意外引起的火災不幸逝世,終年57周歲。郭小川創作作品極多,主要著作有:《平原老人》、《投入火熱的鬥爭》、《致青年公民》、《鵬程萬裏》、《將軍三部曲》、《甘蔗林——青紗帳》、《昆侖行》等,還有壹些政論、雜文作品。 郭小川看重詩歌的社會功能,向往壹種“戰鬥的文學”。他認為,“詩人首先是戰士,要縱觀整個時代,眼光應敏銳,喚起人們鬥爭。”(《談詩》)他又認為,詩畢竟是詩,“需要很多很多新穎而獨特的東西,它的源泉是人民群眾的生活的海洋,但它應當是從海洋中提煉出來的不同凡響的、光燦燦的晶體”(《月下集·權當序言》)。為此,他重視作品的思想容量,也註意藝術上的不斷創新。從《致青年公民》的熱情奔放到《白雪的贊歌》的細膩含蘊,從《將軍三部曲》的輕捷明快到《廈門風姿》的鋪陳排比、反復詠嘆,都可以看到他多方面探索的成果。郭小川的詩歌,富於思想性,感情真切,豪放自由;他的語言,多是來自群眾和生活,並經過錘煉而音韻鏗鏘,表現力較強。他致力於對親身體驗過的生活的獨特理解和獨特的表達方式。因而在不少成功的作品中,又體現了構思精巧、富有哲理、風骨遒勁等特色。此外,他還把諸如明朗與含蓄、敘事與抒情、質樸與富麗、舒展與凝練、粗獷與細膩等等,辯證地運用到自己多種形式的詩歌創作中來。郭小川的詩歌集有《平原老人》(1951)、《致青年公民》(1957)、《投入火熱的鬥爭》(1956)、《雪與山谷》(1958)、《鵬程萬裏》(1959)、《將軍三部曲》(1961)、《月下集》(1959)、《兩都頌》(1961)、《甘蔗林──青紗帳》(1963)、《昆侖行》(1965)以及《郭小川詩選》(1977)、《郭小川詩選續集》(1980)。他又長於雜文和評論,著有《思想雜談選集》(與人合作,署名馬鐵丁,1956)及《針鋒集》(1958)。尚有《小將們在挑戰》、《旱天不旱地》等通訊和報告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