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意思翻譯:雨後的天空,烏雲消散,陽光又重新照耀著大地。陽光映射下的彩霞與野鴨壹起飛翔。
大雨後的江水顯得異常的充盈,遠遠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連接在壹起。此句色彩對比鮮明,落霞是絢麗的,多重的,孤鶩是清淡的,單壹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孤鶩是自下而上的,秋水長天,天水相接,渾然壹體,遠近、上下、立體式的展現出壹幅深秋江天圖。
此外,動靜結合。動寫“落霞”、“孤鶩”,動寫“秋水”、“長天”,使人的視野中出現壹幅絢麗的“江邊初晴”的畫面。
另外句中有對,對中又有對。“落霞”與“孤鶩”對,“秋水”和“長天”對,他們結合在壹塊兒又是對仗。
作者登高望遠的暢快之情並沒有直接的宣泄出來,而是寓情於景,使整句變得意境深遠,讓人回味無窮,從而成為千古絕唱。
2.滕王閣序中描寫春景的詩句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意思翻譯:雨後的天空,烏雲消散,陽光又重新照耀著大地。陽光映射下的彩霞與野鴨壹起飛翔。大雨後的江水顯得異常的充盈,遠遠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連接在壹起。
此句色彩對比鮮明,落霞是絢麗的,多重的,孤鶩是清淡的,單壹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孤鶩是自下而上的,秋水長天,天水相接,渾然壹體,遠近、上下、立體式的展現出壹幅深秋江天圖。
此外,動靜結合。動寫“落霞”、“孤鶩”,動寫“秋水”、“長天”,使人的視野中出現壹幅絢麗的“江邊初晴”的畫面。另外句中有對,對中又有對。“落霞”與“孤鶩”對,“秋水”和“長天”對,他們結合在壹塊兒又是對仗。作者登高望遠的暢快之情並沒有直接的宣泄出來,而是寓情於景,使整句變得意境深遠,讓人回味無窮,從而成為千古絕唱。
3.滕王閣序賞析幾個寫景的句子1、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
賞析: 本句首先是色彩美。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壹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於落霞光度稍暗。
但相對於孤鶩來說卻較亮,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 2、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賞析: 層層樓臺高聳在青翠的山峰上,仿佛直沖雲霄;淩空的飛檐丹輝欲流,仿佛直插大地。作者在壹上壹下之間僅僅用了十六個字就把樓閣高聳入雲的氣勢寫得蔚為壯觀,把樓閣的獨特風貌寫得栩栩如生,這壹句借著俯仰視角的改變,使上下渾然天成。
3、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列岡巒之體勢。 這兩句寫滕王閣周圍的動物和植物,白鶴野鴨在縈回的小島上暢遊,灑滿蘭桂花香的宮殿掩映在起伏的山巒之中,使滕王閣猶如眾星捧月壹般,顯出恢弘的氣勢。
擴展資料:
《滕王閣序》既是六朝駢文之新變,也是唐朝駢文通俗化格律化之先聲。 典文學專家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唐代駢文也出現了壹些新的變化,自初唐四傑始,不少作品已於工整的對偶、華麗的辭藻之外,展示出流走活潑的生氣和註重骨力的剛健風格,如王勃的《滕王閣序》。
參考資料: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 瓢潑的降雨終於收住,洪泄的水流也失去了奔騰不定的氣勢,瀑水之下的深潭,氤氳著霧氣的潭水,冒著絲絲寒光,清冽的如同鏡面,四散的煙氣,凝聚著柔柔亮亮的光線,夕陽遲暮,紫色的山巒像壹尊美人,浸籠著壹層霧靄,像永不流逝的靜暖的時光 賞析:作者善用靈活多變的筆法描寫山容水態,表現樓臺的壯觀,從而把讀者帶入身臨其境的審美境地。
“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寫出了色彩變化之美。這兩句不囿於靜止的畫面色彩,而著力表現山光山色的色彩變幻:寒潭之水因積水退盡而壹片清明;傍晚的山巒因暮靄籠罩而呈紫色。
上句設色淡雅,下句設色濃重,在色彩的濃淡對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譽為“寫盡九月之景”。 。
5.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句各壹句1.描寫春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譯文:
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2.描寫夏天: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初夏絕句》 宋·陸遊
譯文:
在春天開的那些大紅大紫的花朵都雕謝的時候,布谷鳥的聲聲啼叫喚來了夏天。
3.描寫秋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唐詩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壹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4.描寫冬天: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夜雪》唐.白居易
譯文:
夜深了,知道這是外邊下了大雪,雪越下越大,不時聽到厚厚積雪壓斷樹枝的聲音。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山居秋暝》
百度百科-《夜雪》
百度百科-《春夜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