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午後恣情寢
唐
白居易
《慵不能》
2、柴門午後開
唐
白居易
《自喜》
3、午後郊園靜
唐
白居易
《閑園獨賞》
4、晴原午後早秋時
唐
賈島
《酬姚合》
5、卯後新醅午後茶
宋
範成大
《寄題西湖並送凈慈顯老三絕》
6、船頭午後炊煙起
宋
廖行之
《江臯即事》
7、日輪午後示全身
宋
釋省念
《偈》
8、午後頭昏壹碗茶
宋
釋師體
《頌古十四首》
9、午後如烹炊
宋
舒嶽祥
《借成喜杉棚成》
10、午後鐘鳴鸛鶴飛
宋
蘇泂
《遊天意寺》
11、野田午後愛日烘
宋
唐仲友
《石洞》
12、倦枕渾忘午後茶
宋
趙蕃
《筋竹這新居僧居邠錄寄寺中留題次孫溫叟所用》
13、茗椀聊充午後供
宋
趙蕃
《倪秀才惠橄欖二首》
14、連日午後雨
宋
鄭剛中
《晚雨》
2.午後的詩句曲遊春(周密)
禁煙湖上薄遊,施中山賦詞甚佳,余因次其韻。蓋平時遊舫,至午後則盡入裏湖,抵暮始出斷橋,小駐而歸,。
慵不能(白居易)
架上非無書,眼慵不能看。匣中亦有琴,手慵不能彈。腰慵不能帶,頭慵不能冠。午後。
自喜(白居易)
身慵難勉強,性拙易遲回。布被辰時起,柴門午後開。忙驅能者去,閑逐鈍人來。自喜。
閑園獨賞(白居易)
午後郊園靜,晴來景物新。雨添山氣色,風借水精神。永日若為度,獨遊何所親。仙禽狎君子,芳樹倚佳。
酬姚合(賈島)
黍穗豆苗侵古道,晴原午後早秋時。故人相憶僧來說,楊柳無風蟬滿枝。
3.古人描繪午後的詩句夏意
作者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 夢覺流鶯時壹聲。
賞析
蘇舜欽這首《夏意》e69da5e6ba907a686964616f31333361303131詩,能於盛夏炎熱之時寫出壹種清幽之境,悠曠之情。
“別院深深夏席清”:“夏”字點明節令,而“別院”、“深深”、“清”三詞卻層層深入,壹開始即構成清幽的氣氛。別院即正院旁側的小院。深深,言此小院在宅庭幽深處,小院深深,曲徑通幽,在這極清極靜的環境中有小軒壹座,竹席壹領。韓愈《鄭群贈簟》詩曾以“卷送八尺含風漪”、“肅肅疑有清飈吹”形容竹席。“夏席清”,正同此意,謂雖當盛夏,而小院深處,竹席清涼。深深是疊詞,深深與清,韻母又相近,音質均清亮平遠。這樣不僅從文字形象上,更從音樂形象上給人以涼爽幽深之感。
“石榴開遍透簾明”:“簾”字承上,點明夏席鋪展在軒屋之中。詩人欹臥於其上,閑望戶外,只見榴花盛開,透過簾櫳,展現著明艷的風姿。韓愈曾有句雲“五月榴花照眼明”(《榴花》),第二句化用其意,卻又加上了壹重帷簾。隔簾而望榴花,雖花紅如火,卻無刺目之感。
陶淵明有句雲:“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和郭主簿》)。此詩第三句正由陶詩化出,謂雖當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陰遍地,壹片涼意。此句與上句設色相映,從“樹陰滿地”可想見綠樹成林,不寫樹,而寫陰,更顯得小院之清涼寧謐。
在這清幽的環境中詩人又在幹什麽呢?“夢覺流鶯時壹聲”,原來他已為小院清景所撫慰,雖然烈日當午,卻已酣然入睡,待到“夢覺”,只聽得園林深處不時傳來壹兩聲流鶯鳴啼的清韻。寫鶯聲而不寫黃鶯本身,既見得樹蔭之茂密深邃,又以闃靜之中時歇時現的嚦嚦之聲,反襯出這小院的幽深寧謐。南朝王籍詩雲:“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王維《辛夷塢》:“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末句意境正與二詩相類。
4.描寫午後的句子1、午後陽光暖暖地香,我透過指縫看陽光,才發現時間很瘦,不經意間會溜走。我不去追離開的,不等待承諾中會來的,只把握自己的現在。是誰說,等待會讓日子變得幸福,騙人的,很多事情,是會在妳滿懷希望的等待中就漸漸錯了位的……
2、這午後的時光,孕育著思緒的光。我將心事擱淺在心底,略去浮華,那沈澱的從容,更顯質樸與純凈。此時,午後的陽光,也漸漸爬上了窗欞。那斑駁的投影,溫暖了每壹個角落,每壹粒塵埃。
3、我喜歡這份沈靜與安祥,更喜歡午後的時光。午後時光,雖沒有黎明的旭日與朝氣,也沒有夕陽落晚之際的大氣與磅礴,卻有著溫暖如玉的光輝,不喧嘩,不張揚,以沈靜的姿態,告別黎明,迎來黃昏。
4、快節奏的工作間隙,壹杯清茶,壹本書,壹個人,在午後的陽臺或隔著玻璃幕墻,過壹個愜意的午後。那種安靜到骨子裏的放松,那種縈繞在茶香中的溫馨,讓我們壹度遠離塵世間的紛擾,真真正正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安靜而快樂的時光。
5、初秋的午後,我坐在電腦前,敲下了這些文字。窗外,清風撲面,帶來了秋的味道。片片落葉於街邊的甬道中起落翻滾,直至遠去。若是,我們以秋葉煮茶,是不是會煮出濃濃的秋意?若是,我們以秋意煮茶,是不是會煮出人生的酸甜苦辣?
:
午後:[ wǔ hòu ]
詳細解釋
1、下午。
2、《北齊書·蕭放傳》:“所居廬室前有二慈烏來集,各據壹樹為巢,自午以前,馴庭飲啄,午後更不下樹。”
3、唐 白居易 《慵不能》詩:“午後恣情寢,午時隨事餐。”
4、《兒女英雄傳》第三壹回:“次日午後, 安太太 便先回來。”
5.形容午後的句子1. 這午後的時光,孕育著思緒的光。我將心事擱淺在心底,略去浮華,那沈澱的從容,更顯質樸與純凈。此時,午後的陽光,也漸漸爬上了窗欞。那斑駁的投影,溫暖了每壹個角落,每壹粒塵埃。
2. 英國人的飲茶習慣,最早始於17世紀。隨著時光的流逝與歷史的演變,18世紀中期以後,茶才真正進入壹般平民的生活。英國貴婦人之間風行的時尚便逐漸平民化,下午茶風俗開始盛行於飯店和百貨公司之間。
3. 不斷湧現的人和事,將我的記憶塞滿。而那調皮的陽光,卻不斷躍入眼簾,將回憶打斷。午後的陽光,攜帶著濃濃的暖意,帶著歲月的芬芳,悄悄滋潤著我們的心田。那是壹種溫暖而聖潔的力量,可以將我們心中的陰霾壹掃而光。
4. 我喜歡這份沈靜與安祥,更喜歡午後的時光。午後時光,雖沒有黎明的旭日與朝氣,也沒有夕陽落晚之際的大氣與磅礴,卻有著溫暖如玉的光輝,不喧嘩,不張揚,以沈靜的姿態,告別黎明,迎來黃昏。
5. 於喧囂的城市中,我總是願意,將心緒放逐到午後的時光。在那樣壹段安靜的時間裏,我的手撫過溫馨的紙張,讓文字的正能量在內心升騰;或者跟朋友們親切的交談,讓友情溫暖著每壹個逝去的日子;或者泡壹杯清茶,讓思緒沈浸在悠遠的茶香中,淡泊而寧靜的度過每壹個春秋冬夏。
6.歌詠午後的詩句比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早春天氣,鴨子最先感知春江水暖,嬉戲水中。
“天寒水鳥自相依,十百為群戲落暉。過盡行人都不起,忽聞冰響壹齊飛。”(秦觀《還自廣陵》)晚冬時節,水鳥相依,壹聲冰響,群鳥驚飛。鴨子與小鳥同是春天的使者。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趙師秀《水檻遣心》)詩中出現的三種物象,表明了春末夏初梅子黃熟時的節令特點。
黃巢《題菊花》說:“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菊花雕零,蝴蝶斂跡,雖不著壹“秋”字,秋令的陣陣涼意卻撲面而來。
7.描寫詩人午後閑適安寧的狀態的詩句是1、簡答:
日常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南宋 楊萬裏《閑居初夏午睡起》
暫借藤床與瓦枕,莫教辜負竹風涼。——北宋 蘇軾《歸宜興留題竹西寺》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三國演義》
2、拓展:
閑居初夏午睡起·其壹
南宋 楊萬裏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三首·其二
宋代:蘇軾
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罌粟湯。
暫借藤床與瓦枕,莫教辜負竹風涼。
大夢誰先覺
明 羅貫中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這首詩是諸葛亮隆中隱居午睡起來吟誦的)
8.描寫詩人午後閑適安逸的狀態的詩句是《歸園田居》(其壹)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壹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
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後的生活和感受,抒發了作者辭官歸隱後的愉快心情和鄉居樂趣,從而表現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體現了陶淵明追求自由、安於清貧、隱逸山野、遠離官場、超脫世俗的美好情操。
《飲酒》(其五)魏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人從優美的大自然中,已經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拋開身外之物去親近自然,但幹癟的語言卻不足以表達這個真諦的微妙與全貌。
《終南別業》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這首詩沒有描繪具體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現詩人隱居山間時悠閑自得的心境。詩的前六句自然閑靜,詩人的形象如同壹位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他不問世事,視山間為樂土。不刻意探幽尋勝,而能隨時隨處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結尾兩句,引入人的活動,帶來生活氣息,詩人的形象也更為可親。
《早秋山中作》唐王維
無才不敢累明時,思向東溪守故籬。
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
草間蛩響臨秋急,山裏蟬聲薄暮悲。
寂寞柴門人不到,空林獨與白雲期。
詩人隱居山中,門庭冷落,過著閑適、恬靜的生活。每天在林中散步,與白雲相伴,如閑雲野鶴壹般,充滿幽居的情趣。
《如夢令》(其壹)唐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壹灘鷗鷺。
壹個夏日的傍晚,出遊歸來的少女詞人,泛舟於清溪之上,觀賞到藕花綻開、鷗鷺驚飛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著青春的愉悅。
《漁歌子》唐張誌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是壹位山水畫家,這首詞是富於畫意的。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而這既體現了作者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此詞在秀麗的水鄉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
《頌古四十八首》(其十九)唐釋慧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天百花盛開,秋夜月色皎潔。夏天涼風徐徐,冬天白雪皚皚。壹個人只要沒有閑雜的事情掛在心頭,那便是人間最好的時節。
送靈澈上人唐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這首小詩記敘詩人在傍晚送靈澈返竹林寺時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構思精致,語言精煉,素樸秀美,是唐代山水詩的名篇。
《夏日三首》(其壹)宋張耒
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
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
本詩通過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清凈、安寧生活的喜愛。抒發了詩人淡泊名利、厭惡世俗,想要歸隱田園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