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主義詩人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712年2月12日?[1]?~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出生於河南鞏縣,原籍湖北襄陽。?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薦,影響深遠。杜甫所作之詩皆與其生活經歷有關,從早年的偉大抱負,熱愛這大好河山到晚年身處戰亂,所見艱苦之狀等豐富經歷皆是他創作的源泉,且杜甫的詩集很真實的展現了戰火中整個唐朝的轉變,也很好的反映出廣大人民深受戰爭的摧毀所忍受的痛苦,因此其詩也被後人稱為是“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