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小星星;
早安,大月亮;
整個早晨,我壹直看著妳;
整個早晨,我們壹直看著您;
怎樣把每壹寸玲瓏的晨光,
變作七彩的朝霞,
嚼成書本的芳香……
怎樣把每壹寸玲瓏的晨光
變作粉筆的舞蹈
嚼成知識的芳香。
這種儀式感,很重要,這讓每個清晨更顯靈動、更具浪漫。
緊接著,我們開始復習昨天的詩歌,像是與老朋友重逢般,熟悉、親切。咀嚼著的文字已經化作了動聽的音符,教室裏彌漫著樂曲的芳香。
新詩,很有味道,幾個星期的時間,我們不停打磨著,在打磨的過程中又形成了新的思考:
1. 要有儀式感,隨著親切的問候詩,我們不需要什麽提醒、就這麽默契地開始了詩意的壹天;
2. 以誦為主,特別註意個性誦讀,每個孩子要與詩歌有壹個單獨對話的過程,不要壹味群體讀,讓孩子更有話語權,興趣的激發在無形中……and問題設置要經典,不宜過多,1—2個即可。
3. 誦讀時的孩子,眼睛是雪亮而溫柔的;誦讀的孩子,是安靜而智慧的。在這樣的時刻,所有美好的東西就這樣恣意流淌到孩子的心窩。壹個眼神的肯定、壹句溫柔的肯定……“是的,妳就是這樣的小詩人”“妳的感激都是發自肺腑的,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這樣的投入,簡直太迷人了”“有沒有人對妳說話,妳的晨誦像壹首歌”……
壹粒粒美好的種子就這樣播撒著,種進了妳的、我的、妳們的、我們的純真的心田。
4. 在特別的時刻,可以讓孩子化作詩人。這裏的特別,指的是孩子的誦讀已經朗朗上口,是孩子追求更美的享受,是孩子的思維可以更加發散了。可以讓孩子說壹說。比如今天清晨誦讀的詩歌是《感激》。
為金色的谷類,樹上的蘋果;
為金色的奶油,茶中的蜂蜜;
為水果、堅果和鮮花,生長不息;
為鳥兒、獸們和鮮花,我們每天感激。
壹個偶然的機會,子涵錯讀為“金色的牛奶”,此時她的腦海中應該有更豐富的畫面,她在發揮更美妙的想象呢。那我們何不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世間萬物,我們想要感激的太多了,大家還想感謝誰呢?
孩子們嘰嘰喳喳……
“為紅色的楓葉,金黃的麥田;為白色的牛奶,咖啡裏的砂糖”
“為溫暖的春天,地上的西瓜;為明媚的陽光,花叢裏的蜜蜂”
……
就這樣,晨誦,與清晨的曙光招手,我們既有生活的美好,更有詩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