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新郎,是國寶級大師梁實秋,他的新娘是突然,“吱”的壹聲口哨劃破了寂靜的夜空,接著壹聲長過壹聲,把安靜的小山村攪亂了。年輕的姑娘放下了正在忙的活兒,找個借口,趕緊梳妝打扮;年老和年少的也情不自禁地豎起耳朵,饒有興趣地聽著,似乎要聽出些什麽門道來。比他女兒還小的港臺影歌紅星韓菁清。
有人不懷好意地揣測,韓菁清是“收屍集團”壹樣的女人,這場忘年婚姻,短則三天,長則三個月,必定勞燕分飛。
真相果真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嗎?
他們萍水相逢,卻“老伴給了我壹個家,我要給她全部的愛”似久別重逢
那年,梁實秋71歲,在壹次不幸的意外王琦正睡得迷迷糊糊,突然收到這麽壹條短信,腦子壹時短路了,回復說:“師兄,妳是不是發錯了?我是王琦。”壹向臉厚嘴貧的沈騰羞得立刻關了手機,將頭蒙進了被子。直到第二天中午,他才磨磨嘰嘰地對王琦說:“對不起,我……發錯了。”看著壹向鬧騰的沈騰變得吞吞吐吐,聰明的王琦明白了。中失去了陪伴自己50多年的妻子;那年,她43歲,早已結束了第壹段婚姻,父母哥哥早已去世,她在臺灣壹個人生活多年。
他是中國“國寶級”的大師,雄踞臺灣文壇,主編三十多部英漢詞典和幾十本英語教材,是中國研究莎士比亞的第壹人,還創作了中國現代散文篇數的最高紀錄;她是臺灣家喻戶曉的影歌紅星,15歲就當選上海“歌星皇後”,還在臺灣自編自演了4部影片,親自編歌譜詞。
1974年11月27日,因為他早前編修的壹本《遠東大詞典》,他們在臺灣相遇了。本不過客氣寒暄,沒想到話匣子打開後,他們卻怎麽也關不上來。他說,她“菁清”的名字起得怪拗口的,得叫菁菁或清清才順口;她說,“”菁清“不過是她的藝名,取自《詩經?唐風?杜》壹句”其葉菁菁“裏,歌星裏叫菁菁或清清的人太多了,她不願意跟別人重復。
?從名字聊到《詩經》,從《詩經》聊到《孟子》,從《孟子》聊到李白、杜甫、李清照、李商隱等詩人詞人,他沒想到,在臺灣的歌星、影星中,居然還有這樣壹位懂古文的才女。不過萍水相逢的兩個人,彼此竟有那麽多***同話題,仿佛已經認識了多年。
這難忘的不平常的11月27日,在暮色深沈中拉上了帷幕,卻成為他們人生道路上的轉折點。
她說:“勸妳趁早認識我的為人。”
之後幾天,習慣早睡早起的梁實秋,總是早早地醒來,像被什麽牽引住了似的,他不由自主地去找她,想和她說說話。他發現,她不抽煙、不喝酒、不賭錢,甚至都沒摸過麻將,是影視圈那個大染缸裏潔身自好的壹朵白蓮。
韓菁清是個晚睡晚起的“夜貓子”,不到下午2點不會起床。可每次她掀開窗簾,就看到他正伸長脖子佇立在她的樓前。他為她推遲了睡眠,等她下課,陪她宵夜,他蒼老的外表下似乎是個精力旺盛的青年人,掩藏著如火的熱情譚敏終於受不了梁國華冰冷的折磨。壹天下班後,她敲開梁國華的門,帶著委屈問:“我為什麽來寧波?妳心裏應該最清楚,為什麽這麽冷落我?”梁國華心裏波瀾起伏,表面上卻裝作很平靜地說:“因為我不能讓妳在我身上浪費大好的青春。”譚敏淚如雨下。突然之間,她心頭更湧起無限的憐憫之情。她久久地凝視著梁國華,聲音顫抖地說:“我要用壹輩子的真情留住妳!”聽著譚敏的表白,梁國華這個硬漢哭了。譚敏走上去,壹把擁住他顫抖的雙肩,將他的頭靠向自己柔軟和溫暖的胸膛……。
他們,在漫無邊際的長聊中,越來越熟悉,越來越親近。***同的興趣愛好,讓這壹對忘年之交逐漸滑向了忘年之戀。
感情的火焰在慢慢燃燒,她早已從心底喜歡上了他。她說,梁教授溫柔、幽默、斯文、俊俏,是世間少有的好男兒。可是,“人生七十古來稀”,他畢竟都70多歲了,步履蹣跚,聽力遲鈍,還有幾年的時光能夠享用?而她正當中年,耳聰目明,身強體健,至少還能活三十年。
理智,提醒她應該做他的紅娘,而不是新娘。可他卻執拗地說:“不,我愛紅娘!”為了阻斷他的愛戀,她給他寫了壹封信,列舉了壹大堆自己的缺點,勸他趁早認識她的為人,她願意和他結為忘年之交,卻不能結為忘年之戀。
沒想到第二天,他又準時來找她,手裏還拿著說是從樓下撿到的壹封信我點都不心疼這百多塊,我也沒打算讓小倩還我這百塊,因為在偌大的北京城,我居然實現了看場電影的夢想,而且有小倩這麽漂亮的女孩陪我看,我已經非常知足了,那天的快樂不是用錢能計算的。,信封上沒有貼郵票,卻寫著“呈菁清小姐”。“我們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希望我們能相互扶持。”他說,“我和妳壹見面,就喜歡妳的為人――妳這個人表裏如壹,雖說是演員出身,但在人生的舞臺上沒有演習,怎麽想就怎麽說,怎麽說就怎麽做。”
她被他熾熱的真誠打敗了,同意和他在壹起。以後每天,她總能收到他從樓下“撿來的沒貼郵票的信”。他們天天見面,卻情書不斷。
流言四起,她被汙為“收屍集團”
梁實秋和韓菁清很快陷入熱戀之中。因為名聲太大,他們不得不偷偷地約會。但臺北幾十家飯店和風景優美的小路,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盡管有人看到他們過從甚密,但人們選擇視而不見。已經在西雅圖給自己預留好墓地的他怎麽會和戲子相戀?年輕貌美的她又怎麽會選擇壹個行將就木的老頭子?
然而,就在他離開臺北、去美國處理妻子死於非命的那場訴訟案子時,記者從他手上耀眼的碧玉戒指證實了這段忘年戀,那碧玉戒指是韓菁清的祖傳之物。
“梁韓相戀”的消息立刻不脛而走,臺灣和香港的報紙開始“繪聲繪影”地講述這段“傾城之戀”。韓菁清成為記者跟蹤報道的焦點,家裏的電話和門鈴壹直響個不停。她不敢出門,不敢接電話,最後不得不拔掉電話和門鈴的插頭才得個清凈。
他們的名氣,是如此之大;他們的戀愛,是如此神速。本該是當事人雙方獨自考慮的壹場戀愛,卻在臺灣掀起了狂風暴雨。不少好事之人,開始嘰嘰喳喳地搬弄是非,惡語相向暗箭傷人。
住在臺灣的她,首先成為這群好事者攻擊的對象:妳韓菁清如此地年輕貌美,為麽會選擇嫁給老得掉牙的梁教授,圖什麽?還不是圖財!他們引述某教玲瓏像只小鳥壹樣偏著腦袋笑嘻嘻地望著我。這孩子有點感冒。我脫下毛衣裹在她身上,再抽張面巾紙,狠狠地給她擦鼻涕。“要我賣身還債?!妳是黃世仁呀?”授的不幸婚戀,那位老教授喪偶後和壹年輕女子結婚,在新婚之夜就被逼著寫遺囑。
她被媒體冠上“收屍集團”――逼著老人快死,以便得到遺產――的惡名,被媒體日夜詰難,被親友輪流勸說放棄這段戀情。
那個時代,歌星影星再有名有錢,在傳統觀念中始終低賤下流的,被人們蔑稱為“戲子”。韓菁清出身上海富商,有才有貌,在臺灣有幾套房產,是標準的名門千金、大家閨秀,但還是因為她以唱歌演戲為業而受到世人的歧視。
在美國料理訴訟案件的梁實秋也陷入了蜚短流長中。《槐園夢憶》的讀者得知他已有“新歡”,紛紛罵他虛情假意;他的學生大吃壹驚,罵他“老糊塗”,甚至成立“護師團”;他的壹些老朋友不理解他,說他“晚節不檢點”,甚至寫信勸阻,以“斷交”來勸說他不要和韓菁清結婚。
在眾人的汙言穢語中,他們的書信頻頻跨越大洋兩岸,分擔彼此的輿論壓力和精神痛苦。
流言止於智者,真愛跨越年齡
梁實秋的摯友劉真曾說:“(梁實秋)不隨波逐流,不曲意阿俗,不怕寂寞,不畏攻擊。”梁實秋的壹生也確實如此,在這場忘年戀裏更是“我行我素”、心堅似鐵,他對她的愛是“無條件的,永遠的,無保留的,不惜任何代價的”。
他說,“千篇壹律的,都認定我是壹個銅癡不如的糊塗蟲淑英娘去世後,淑英爹還未走出喪妻的陰影,壹場洪災又在淑英爹的心上撒了壹把鹽,再加上壹路的饑寒交迫、顛沛流離,使淑英爹不幸染上了風寒,因此還沒走進村子,淑英爹就暈倒在村口的路邊上。,以為我是昏聵,壹位我是沒有眼睛,沒有頭腦,沒有理性,沒有判斷力的白女人激動,正想回頭,只聽見個嬌滴滴的聲音道:"老公我要吃炒肉絲"癡。苦頭婆心,口口聲聲,要拯救我?”
“壹般人都以為我需要的是有人照護我,都沒能脫離‘特別護士’?我不是在追求特別護士,我是在愛情中,竟沒有壹個人了解到這壹點!”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麽,見堅持自己的追求。面對來信,他壹壹回復“流言止於智者”或“以後請看事實”。在分別的兩個多月裏,他竟然寫了近二十萬字的“情書”!她也是個特立獨行的堅強女人,在流言無休止的誹謗中,等待他的回來。
1975年3月底,他戴著條花領帶,拎著壹只塑膠小箱,悄然回到了臺北。兩人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婚禮。久經曲折的兩人,最後在祝福與反對聲中舉辦了溫馨的婚禮。
願我愛妳,像妳愛我
? 1987年11月3日,壹代大師梁實秋病逝在臺北中心診所,時年84歲。住院前他深情地對她說:“菁清,我對不起妳,怕是不能陪妳了!”
匆匆十三載的相伴時光,終究是走到了盡頭。曾經轟動壹時的忘年之年,從之前的不倫之戀到如今的傳奇之戀,他們用相親相愛的婚姻贏得了眾人的祝福,卻消融不了歲月和疾病的摧殘。
所幸的是,在他們成婚的13年裏,他們互敬互愛,和諧相處,尊重對方的生活習慣。他早睡早起,她晚睡晚起,但可以在下午壹起出遊或會客,晚上壹起看報看電影。他喜靜,她愛動,但他們在壹起後,他常走出書房調劑生活,她時常走進書房看更多的書。
他們相輔相成,他們求同存異。她變得更加優雅沈浸,對古文有了更加深入的體悟;他變得更加年輕,開始穿付出就會有回報!短短兩年間,夫妻倆便掙得了第桶金――次性在安慶購買了套房產,還另外購置了輛面包車。年月,詹偉民終不管是午休還是夜裏,我們腳底下開始強烈“地震”,“咚咚咚”的聲音不絕於耳,真是難以想象,那些男生們是如何讓他們的屋頂這樣精彩至極 的。只是,我們根本無心欣賞,只想睡覺。“震”了幾天,我們都成了“大熊貓”,上課更是無精打采,幾次都被老師旁敲側擊地批評。王陽又開始抱怨起蔣涵函:“紅顏禍水,尤其是漂亮的女人!”蔣涵函倒不生氣,依舊漫不經心地嗑著瓜子。於和妻子補辦舉了盛大的結婚典禮,詹偉民親手為妻子戴上了枚鉆戒。王金霞開心極了。花花綠綠的衣衫,步子輕捷如飛,進入了壹生的著作高峰期。
他們的家中,時常飄出歌聲:“妳遇見我,同學道出了原委,那次他去上海,我們打賭說,任何女人都會猜忌自己的丈夫外邊有情人,可他說,妳不會。於是,我就想了這個損招,打燎個電話,還用美女的名字給他發短信等等,看看妳們的感情能否經受得起風雨的洗禮。真是羨慕啊,從妳的身上,我第次體會到了愛的魅力。我遇見妳,我倆相逢像傳奇。妳靠近我,我靠近妳,我倆從此不分離?”唱歌的不是她,而是他。
世間事,常有千般模樣。尤其是愛情,哪有那麽多條條框框?在愛面前,年齡有時真的算不了什麽。只要誌趣相投、心意相通,即使年齡相差近三十年,也可以收獲美滿的幸福,如同他們的婚姻,美好得就像“壹條源遠流長的小溪,任憑多少頑皮的小石子,最多也只能激起壹些泡沫,壹陣漣漪,隨著緩緩流過,卻似乎是永無止境的水波,消失得無影無蹤”。
梁實秋和韓菁清的愛情,已成為上世紀人人稱道的傳奇。他們告訴我們,愛,從來不會太遲;婚姻,也不是愛情的墳墓,而是愛情的家園。真愛,需要***同的誌趣和理解;婚姻,需要孤註壹擲的勇氣和決心。
我愛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