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古詩朗讀、解釋如下:
原文:
《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解釋:
遼闊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陰山腳下。天空像個巨大的帳篷,籠蓋著整個原野。
蔚藍的天空壹望無際,碧綠的原野茫茫不盡。壹陣風吹過,牧草低伏,露出壹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註釋:
①《敕勒歌》: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壹帶。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山西、內蒙壹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壹帶稱為敕勒川。
③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④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⑤籠蓋四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壹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壹);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蒼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
⑦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⑧見:同“現”,顯露。
賞析:
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句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三句描繪了壹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