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端午節詩句 - 杭州最大的古橋,建於1631年,浙江第壹盞電燈在此亮起

杭州最大的古橋,建於1631年,浙江第壹盞電燈在此亮起

到杭州壹定要看運河,看運河壹定要看橋,看橋則必要看拱宸橋。

拱宸橋之於杭州,地位不亞於西湖 。西湖的天光雲影,是杭州人文氣息的象征,拱宸橋的運河歲月,則是經濟變遷的寫照。

流淌千年的京杭運河,哺育了這座城市,滋養了錢塘文人。我的杭州之行,壹半時間都在運河段上,拱宸橋則是第壹個景點。

運河從南向北貫穿杭州,拱宸橋所在位置,就是京杭運河到杭州的終點。古時的杭州商販,在外漂泊多日,見到這座橋就算回到了家,如此說來,或許在外商販們夜裏最常想的,並不是西湖,而是這座橋。

拱宸橋的 歷史 ,要比京杭運河晚很多。 它始建於1631年, 崇禎皇帝剛即位4年,不過20歲,這位年輕皇帝勵精圖治,試圖挽回日漸西山的明王朝,卻終究是不遂人願。

橋是由當時舉人祝華封募集資金建造,長98米,高16米,橋面中段略窄為5.9米,兩端橋堍處有12.2米寬。此時的杭州已是運河關鍵節點,檣桅如林、雲帆蔽日,拱宸橋連接了運河兩岸,使得兩岸商業進壹步繁榮。

拱宸之名,據考證來源於《論語》,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之”。拱宸二字便是由“拱”與“宸”演變而來。

拱宸橋的落成,使得周邊的商業尤為昌盛,在橋西壹帶,形成了熱鬧集市,明清時被稱為“北關夜市”。

清朝時進壹步繁榮,六行:米行、魚行、紙行、酒行、柴行、洋行,六館:煙館、茶館、戲館、菜館、賭館等都沿河築店,壹度呈現 “河上舳艫千裏,橋畔人口密集” 盛景,

清朝末期至民國,運河受戰亂影響堵塞不通,漕運功能日漸衰微,可橋西商業的熙攘卻從未消退。

建國後,拱宸橋壹帶成為了杭州,乃至浙江近代民族工業的重要起源地。浙江最早的民族工業企業—通益公紗廠,就誕生於此。辦開廠需要用電,於是拱宸橋也成了浙江最早應用電力的場所。

1896年8月15日,世經繅絲廠引進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直流發電設備, 於是浙江第壹盞電燈就在拱宸橋西亮起來了。

不僅第壹盞電燈,杭州第壹家戲院、第壹家電影院、第壹張報紙,皆於橋西街區有關。拱宸橋陪伴著運河走過了近400年,在 運河使命落下尾聲時,又悄悄拉開了杭州近代工業的序幕。

古老的運河緩緩流淌,無聲無息,我站在岸邊,註視著這座三孔拱橋。橋體雄偉優雅,猶如長虹臥波,劃出了壹道優美弧線,中國大運河在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時,它是首批58個遺產點之壹。

如今橋西 歷史 街區已退出了自己的使命,走在拱宸橋上的行人,也變成了遊客和過路人。

古橋和古街,刻錄著時代的痕跡,成為了遊人緬懷古今的地方。近代工業的廠房也變為了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杭州的博物館就像這座城市壹樣,溫文爾雅又俠膽豪情, 它既有紙扇油傘的柔情似水,又有冷劍彎刀的江湖義氣,讓人半是喜愛半是欽佩,果然是壹座特別的城市。

這三個博物館都可看下,各有千秋,且都不收門票。我最喜愛“傘博物館”,白墻黑瓦的淡墨畫調,極具東方美學韻味,壹路走去,羽毛傘、竹傘、綢傘、紙傘、現代傘等各式傘樣,花樣繁多、比比皆是,直教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橋西街區的巷弄也別有雅韻,徽派建築下交錯著狹窄小巷,青石板路被雨水沖刷得鋥亮。走在巷弄間,似乎盡頭隨時都會出現壹個撐著油紙傘的姑娘,可最終還是沒有出現。

沒出現也罷,我相信戴望舒漫步巷弄時也不常邂逅姑娘, 有遐想才是最美的詩意,壹個人才更顯寂寥。

從雨巷拐出來,會看到很多中藥館,它們都是杭州老字號了,每天前來抓藥的人也是不少。杭州的中醫似乎很有名,河坊街也有壹座藥堂--慶余堂,鼎盛時為江南之最,它的主人便是晚清富商胡雪巖。

雖然橋西街區留下的古跡不多,房屋也大多新修落成,可仍是察看杭州運河文化的最佳之地。別的不說,僅為了拱宸橋也是值得的。

地址:杭州市拱墅區橋弄街和小河路交叉口,免費開放。

交通:乘坐地鐵5號線到大運河站下,向東步行1公裏米。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家!跟我壹起感受壯美山河、領略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