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長征期間寫的詩有《念奴嬌·昆侖》、《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七律·長征》、《清平樂·六盤山》等。
壹、《念奴嬌·昆侖》
《念奴嬌·昆侖》毛澤東作於1935年冬天。中央紅軍走完了長征最後壹段行程,即將到達陜北,毛澤東登上岷山峰頂,遠望青海壹帶蒼茫的昆侖山脈有感而作。這首詩毛澤東成功地表達了他的思想,好使“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1、全文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壹截遺歐,壹截贈美,壹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2、譯文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侖山,妳已看遍人世間的春秋風雲。妳雪山般的身軀飛舞起千百萬冰棱,滿天被妳攪得寒入骨髓。
夏天妳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縱橫流淌,有些人或許葬於魚腹。妳的千年功過是非,究竟何人曾予以評說?
今天我要來談壹談昆侖:不要妳如此高峻,也不要妳這麽多的雪花。怎樣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寶劍,把妳斬為三片呢?
壹片送給歐洲,壹片贈予美洲,壹片留給日本。在這和平世界裏,整個地球將像這樣感受到熱烈與涼爽。
二、《憶秦娥·婁山關》
《憶秦娥·婁山關》是現代革命家、文學家毛澤東於1935年創作的壹首詞。此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從內到外勾勒出壹幅雄渾壯闊的冬夜行軍圖,描畫了紅軍長征中征戰婁山關的緊張激烈場景,表現了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
1、全文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2、譯文
凜冽的西風正猛烈地吹著,大雁鳴霜,曉月當空。曉月當空,馬蹄聲零碎而又紛雜,軍號聲聲沈郁低回。
不要說群山起伏像鐵般難以逾越,而今讓我們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陽光華赤如血。
三、《十六字令》
《十六字令》描寫了長征路上的山,氣勢博大雄渾,豪放灑脫,氣韻天成,盡顯山之體勢、風骨,也折射出作者宏大的胸襟和抱負。
1、全文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2、譯文
山,高聳入雲端。給快跑的馬兒再加幾鞭,翻越山巔未下鞍。驚詫高又險,回頭瞥壹眼,離天只有三尺三!
山,起伏如波濤,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瀾。山勢奔騰迅猛如奔馬,好似萬馬廝殺正酣戰。
山,傲立蒼穹如長劍,刺破青天劍鋒沒傷殘。天像快要塌下來,全靠著山的支撐,天才得以鋪展於宇宙間。?
四、《七律·長征》
《七律·長征》是壹首七言律詩,選自《毛澤東詩詞集》。
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粉碎國民政府的圍剿,保存自己的實力,也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從江西瑞金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
這首七律是作於紅軍戰士越過岷山後,長征即將勝利結束前不久的途中。作為紅軍的領導人,毛澤東在經受了無數次考驗後,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滿懷豪情地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七律·長征》寫於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1、全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裏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2、譯文
紅軍不怕萬裏長征路上的壹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看來只不過是微波細浪在起伏,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眼裏也不過是壹顆泥丸。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雲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淩空高懸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
更加令人喜悅的是踏上千裏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5、《清平樂·六盤山》
《清平樂·六盤山》是現代思想家、革命家、詩人毛澤東於1935年創作的壹首詞。此詞上闋從眺望遠景起筆,寫了登上六盤山所見到的北國清秋的景色,回顧了長征的勝利,表達了紅軍北上抗日的堅強意誌。
1935年8月,毛澤東主席粉碎了張國燾分裂紅軍的路線後,率紅壹方面軍繼續向陜北根據地挺進。9月中旬,紅軍攻克天險臘子口,奇跡般越過岷山草地,進入甘肅南部。
10月7日,紅軍在寧夏六盤山的青石嘴,又擊敗了前來堵截的敵騎兵團,掃清了阻礙,擺脫了追敵,當天下午,壹鼓作氣,翻越了六盤山。此詞即是作者翻越六盤山時的詠懷之作。
1、全文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2、譯文
長空高闊白雲清朗, 南飛的大雁已望到了天邊。不登臨長城關口絕不是英雄, 算下來已征戰了二萬。
六盤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風漫卷著紅旗。今天我長繩之武裝緊握手中, 哪壹天才會將那蔣家狂龍捆縛?
百度百科——念奴嬌·昆侖
百度百科——毛澤東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