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王獵時逢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濕艷姿,行雲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寫山 , 傳說寫景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巴東三峽中山巒壹重又壹重,陽臺山旁是碧綠峭拔的十二峰。
荊王射獵時正逢巫山雨意雲濃,夜臥高山之上夢見了巫山神女。
雲霞、彩虹和微雨濕了神女艷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雲在峽中飛逝。
極目遠望、再也不見神女芳影,聽到峽中猿猴聲聲悲鳴,不覺令人淚落打濕了衣裳。
鑒賞“巴江上峽重復重”,詩中明顯有壹舟行之旅人的影子。沿江上溯,入峽後山重水復,屢經曲折,於是目擊了著名的巫山十二峰。諸峰“碧叢叢,高插天”(李賀《巫山高》),“碧峭”二字是能盡傳其態的。十二峰中,最為奇峭,也最令人神往的,便是那雲煙繚繞、變幻陰晴的神女峰。而“陽臺”就在峰的南面。神女峰的魅力,與其說來自峰勢奇峭,毋寧說來自那“朝朝暮暮,陽臺之下”的巫山神女的動人傳說。次句點出“陽臺”二字,兼有啟下的功用。經過巫峽,誰都會想起那個古老的神話,但沒有什麽比“但飛蕭蕭雨”的天氣更能使人沈浸於那本有“朝雲暮雨”情節的故事情境中去的。所以緊接著寫到楚王夢遇神女之事:“荊王獵時逢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本來,在宋玉賦中,楚王是遊雲夢、宿高唐(在湖南雲夢澤壹帶)而夢遇神女的。而“高丘”是神女居處(《高唐賦》神女自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壹字之差,失之千裏,卻並非筆誤,乃是詩人憑借想像,把楚王出獵地點移到巫山附近,夢遇之處由高唐換成神女居處的高丘,便使全詩情節更為集中。這裏,上峽舟行逢雨與楚王畋獵逢雨,在詩境中交織成壹片,冥想著的詩人也與故事中的楚王神合了。以下所寫既是楚王夢中所見之神女,同時又是詩人想像中的神女。詩寫這段傳說,意不在楚王,而在通過楚王之夢來寫神女。
關於“陽臺神女”的描寫應該是《巫山曲》的畫龍點睛處。“主筆有差,余筆皆敗。”(劉熙載《藝概·書概》)而要寫好這壹筆是十分困難的。其所以難,不僅在於巫山神女乃人人眼中所未見,而更在於這個傳說“人物”乃人人心中所早有。這位神女絕不同於壹般神女,寫得是否神似,讀者是感覺得到的。而孟郊此詩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寫好了這壹筆。詩人是緊緊抓住“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高唐賦》)的絕妙好辭來進行藝術構思的。
神女出場是以“暮雨”的形式:“輕紅流煙濕艷姿”,神女的離去是以“朝雲”的形式:“行雲飛去明星稀”。她既具有壹般神女的特點,輕盈飄渺,在飛花落紅與繚繞的雲煙中微呈“艷姿”;又具有壹般神女所無的特點,她帶著晶瑩濕潤的水光,壹忽兒又化成壹團霞氣,這正是雨、雲的特征。因而“這壹位”也就不同於別的神女了。詩中這精彩的壹筆,如同為讀者心中早已隱約存在的神女撩開了面紗,使之眉目宛然,光艷照人。這裏同時還創造出壹種若晦若明、迷離恍惝的神秘氣氛,雖然沒有任何敘事成分,卻能使讀者聯想到《神女賦》“歡情未接,將辭而去,遷延引身,不可親附”及“暗然而暝,忽不知處”等等描寫,覺有無限情事在不言中。
隨著“行雲飛去”,明星漸稀,這浪漫的壹幕在詩人眼前慢慢消散了。於是壹種惆悵若失之感向他襲來,“目極魂斷望不見”就寫出其如癡如醉的感覺,與《神女賦》結尾頗為神似(那裏,楚王“情獨私懷,誰者可語,惆悵垂涕,求之至曙”)。最後化用古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作結。峽中羈旅的愁懷與故事淒艷的結尾及峽中迷離景象打成壹片,咀嚼無窮。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謚為貞曜先生。
孟郊
訪古登峴首,憑高眺襄中。天清遠峰出,水落寒沙空。弄珠見遊女,醉酒懷山公。感嘆發秋興,長松鳴夜風。——唐代·李白《峴山懷古》峴山懷古
唐代 : 李白
懷古 , 寫山寫景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孫保之。——先秦·佚名《周頌·天作》周頌·天作
先秦 : 佚名
詩經 , 贊頌 , 寫山寫人吏役滄海上,瞻山壹停舟。怪此禿誰使,鄉人語其由。壹狙山上鳴,壹狙從之遊。相匹乃生子,子眾孫還稠。山中草木盛,根實始易求。攀挽上極高,屈曲亦窮幽。眾狙各豐肥,山乃盡侵牟。攘爭取壹飽,豈暇議藏收?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稍稍受咋齧,壹毛不得留。狙雖巧過人,不善操鋤耰。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嗟此海山中,四顧無所投。生生未雲已,歲晚將安謀?——宋代·王安石《禿山》禿山
宋代 : 王安石
∨ 吏役滄海上,瞻山壹停舟。怪此禿誰使,鄉人語其由。
壹狙山上鳴,壹狙從之遊。
相匹乃生子,子眾孫還稠。
山中草木盛,根實始易求。
攀挽上極高,屈曲亦窮幽。
眾狙各豐肥,山乃盡侵牟。
攘爭取壹飽,豈暇議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齧,壹毛不得留。
狙雖巧過人,不善操鋤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顧無所投。
生生未雲已,歲晚將安謀? ▲ 寓言 , 寫山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