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是壹首抒寫鄉愁的名篇佳作,詩人以獨特的意象、嚴謹的結構、完美的形式抒發了濃厚強烈的思鄉情懷。學完了這首詩,很多同學仿寫此詩數首,謹以此表達對詩人鄉愁的另壹番理解。接下來我為妳帶來席慕容散文鄉愁仿寫,希望對妳有幫助。
小時候
鄉愁是壹個小小的風箏
我在這頭
夢想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壹封長長的書信
我在這頭
親人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壹座層層的牢籠
我在外頭
思想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壹本厚厚的記憶
我在這頭
童年在那頭
小時候,
友誼是壹個小小的蹺蹺板,
我在這頭,
夥伴在那頭
長大後,
友誼是壹條長長的電話線,
我在這頭,
朋友在那頭
後來呵,
友誼是壹片奢華的庭院,
我在外頭,
知己在裏頭
而現在,
友誼是壹段淡淡的回憶,
我在這頭,
童年在那頭
年幼時
童年是壹條清清的溪流快樂在裏頭
煩惱在外頭
稍大些
童年是壹道彎彎的虹橋
稚嫩在後頭
懂事在前頭
成年了
童年是壹場甜甜的美夢
單純在心頭
負擔在肩頭
年老了
童年是壹張小小的照片
童心在那頭
人生在這頭
小時侯,
鄉愁是壹份濃濃的思念,
我思念家鄉,
我思念家鄉的壹切。
長大後,
鄉愁是壹張潔白的信紙,
紙上什麽也沒有,
只有我對家鄉的懷念。
後來啊,
鄉愁是壹本厚厚的書籍,
書裏留下了我的回憶,
回憶是童年的往事。
而現在,鄉愁是我對童年的留戀,
我不再需要它了,
因為,我長大了。
席慕容散文《鄉愁 》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壹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壹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裏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
鄉愁是壹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 鄉愁》賞析
對故土的眷戀可以說是人類***同而永恒的情感。遠離故鄉的`遊子、漂泊者、流浪漢,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夠葉落歸根。
席慕蓉將這份鄉愁用簡短的七行三節詩進行概括:第壹節寫鄉音的清新繚繞,笛聲“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試想壹年四季又有幾個晚上沒有月光啊,這就隱隱喻出遊子無時無刻不在懷戀故鄉。第二節寫鄉情的悵惘,對故鄉的懷念漸漸遙遠,時間的推移搖落了故鄉的輪廓,僅剩壹種模糊不清的悵惘,如霧裏別離,濃似血卻又隔著壹層迷蒙的雲霧。用霧裏的揮手別離來比喻對故鄉的模糊而悵惘的印記,是用壹種可觀可感的具象來描述抽象的主觀感受,可謂生動形象、貼切自然。第三層寫鄉愁的永恒。是從上兩層的鄉音繚繞和鄉情纏綿過渡而來,這在形式上極具新穎意味。層次的漸遞使主題由模糊逐漸鮮明。詩人用沒有車輪的樹永駐遊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發了深似海洋的愁緒和懷戀、悵惘的情感。
情感抒發與意象選擇的融合,使整首詩意境深邃悠遠。比喻的貼切自然、語言的樸素優美更使整首詩具有牧歌式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