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露水比作珍珠,把明月比作弓。
原句: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暮江吟》
譯文: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彎弓。
賞析: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詩人再擡頭壹看,壹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壹張精巧的彎弓。
擴展資料:
《暮江吟》寫了三個不同的“時間”:
前兩句寫的時間是日落前(壹小段時間)或日落時;後兩句主要寫日落後(壹小段時間),即黃昏;由後兩句還引伸出夜裏壹段時間。這完全符合作者的觀賞順序,即作者先於日落前看到了“殘陽鋪照”,又於日落後看到了“月似弓”,再於夜間看到了“露似真珠”。
大多數資料都認為,“月似弓”與“露似珍珠”是作者於夜間同壹時刻看到的,前寫天上,後寫地下。其實這是因為缺少天文、氣象常識,忽視了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時間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