鑼鼓喧天:
原意是指在戰鬥中敲鑼打鼓指揮進退,後來形容喜慶歡樂的場面。意思是聲音大,場面熱鬧。
來源
袁尚忠獻《單鞭奪焦》第四折:“我早早來到北芒前,鑼鼓喧天。軍隊不到三千,帶了壹個將軍出來,糾正威風和武功。”
白話文:“我很早就來到北芒前,只聽得鑼鼓喧天。那裏的兵力不到三千人,還引進了壹個將軍來糾正威風和武功。”
使用
作謂語、定語、狀語。帶著贊美。
例子
購物中心開業當天,店前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成語及其故事
明代著名作家張岱非常喜歡看戲劇表演。因為家財萬貫,他就把壹些戲劇演員當傭人,經常演著玩著,樂此不疲。每當他出去玩的時候,他總是讓他的仆人帶上表演用的道具,以便他們隨時表演。
壹年後的中秋節,張岱乘船從南方來到兗州,來到了鎮江的顧北山腳下。看到壯觀的景色,張岱命令船夫慢慢開船,來到金山寺腳下時已經是半夜了。
不困,心血來潮,帶著仆人上岸,走進了金山寺。只見寺內眾僧早已入眠,大殿漆黑壹片,鴉雀無聲,但張岱風華陡升,命仆從在殿中行事。
仆人們點亮了燈來照亮整個大廳。過了壹會兒,鑼鼓聲響起,戲開始了。原本寂靜的寺廟突然變得喧鬧而熱鬧。
寺廟裏的和尚從睡夢中醒來。我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他們壹起起身,沖到大廳外面觀看。和尚只是在廟外看著,沒人敢問他們是誰,為什麽來,什麽時候來的。
唱完戲,天快亮了,張岱帶著仆人出寺,回到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