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嶽的主旨: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原文:
望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翻譯:
東嶽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齊魯,山色仍然歷歷在目。
神奇自然,會聚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黃昏。
層層白雲,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
擴展資料:
1、主題思想
通過贊美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壹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誌。
2、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歲的詩人開始過壹種不羈的漫遊生活。作者北遊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
3、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壹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嶽”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壹切的雄心壯誌,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