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拗九節古詩句有哪些

有關拗九節古詩句有哪些

1. 關於拗九節古詩句

關於拗九節古詩句 1.有關於“拗九節”的詩詞嗎

有關於“拗九節”的詩詞:

1、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

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

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神。

2、清葉夢君《孝粥》

懷橘蒸梨意不同,壹盂棗粟雜雙方。

年年報哺同烏鳥,此意榕城有古風。

拗九粥來源,民間傳說不壹:壹說是相傳目連母親兇悍,死後被送進地獄受苦。目連長大後,每天送飯給母親,都被小鬼吃掉,不得已煮了壹碗顏色拗黑的粥,小鬼不敢食,故名拗九粥,目連送飯的日子即為拗九節、孝順節。壹說源出送窮,明代學者謝肇制說:“高陽氏子,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棄破及街巷口,除貧鬼。”

2.拗九節的詩詞

1、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白話譯文:

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淒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西上辭母墳

唐代:陳去疾

高蓋山頭日影微,黃昏獨立宿禽稀。

林間滴酒空垂淚,不見丁寧囑早歸。

白話譯文:

高山擋住陽光,只有稀薄的光線照射,寥寥幾只飛禽孤單的立在夕陽下。

在樹林間灑酒悼念先人時也只能無奈流淚,再也聽不到(母親)讓我早點回家的叮囑。

3、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白話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737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壹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4、歲末到家

清代: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白話譯文:

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於遊子及時歸來。

縫制寒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裏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壹樣。

看見兒子瘦了母親心疼,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

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會忍心訴說漂泊在外所受的風塵。

5、除夜作

唐代: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裏,霜鬢明朝又壹年。

白話譯文:

壹個人在旅館的夜裏睡不著,客居的心為何突然變得淒然。

身在故鄉千裏之外想的是家鄉,自己的胡子上又結了壹層霜,然後又過了壹年。

3.關於拗九節的詩歌,文章等,感言等

天是正月二十九,每年的這壹天在我們這兒稱為拗九,每到這個時候兒女們都要為父母送去壹碗拗九粥,表示對父母的孝敬和祝願,因此拗九節也叫孝順節。

關於拗九節的來歷有很多傳說,但最流行的版本是傳說很久以前有壹對母子相依為命,後來母親去逝了,兒子痛不欲生,每天都要帶上母親生前最喜歡吃的食物到母親的墳前祭拜。就這樣年復壹年。有壹天兒子夢見母親對他說,每年的正月二十九這壹天總是會有壹群餓鬼來搶食,母親人老體衰鬥不過他們,就只好餓著肚子。兒子聽了傷心不已。醒來後,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壹個辦法。他知道母親愛吃糯米做的甜食,於是就用糯米、花生、芝麻、紅豆、紅棗、桂園等放在壹起熬成粥,並在粥裏加入紅糖,正月二十九這天帶到母親的墳前。第二天,母親又來托夢說,那些餓鬼又來搶食了,但看見兒子裝瓦罐裏的又粘又黑上面還有不少說不清是什麽象小蟲子似的東西,餓鬼們都不敢吃,母親終於沒有餓著肚子,母親還說兒子送來的粥很好吃,她很喜歡。從此每年的正月二十九兒子總會熬上壹鍋母親愛吃的拗九粥送給母親。人們感嘆兒子的孝行,漸漸的這種習俗在民間傳開了,每年拗九兒女們都會為父母送上壹碗拗九粥,表達到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祝願父母平平安安、健康長壽。

現在每年的這壹天,政府都會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提醒人們敬老愛老,為父母送上壹份愛心和孝心。今天又到了拗九節,妳去看望父母了嗎?在過去的日子裏妳為他們做了多少事,盡了多少心呢?歲歲拗九,今又拗九,關愛老人要長久;人人會老,今日未老,孝敬父母須趁早。

濃濃拗九粥 深深感恩情

也許是上輩子兒女們欠父母的太多太多,於是,上天便安排我們這輩子做他們的孩子來報答他們上輩子的恩情。每個人都想還清這筆債。但似乎不是那麽容易。

——題記

年復壹年,日復壹日。又是拗九節了。可人們被世間太多太復雜的情感沖昏了頭腦,而忘記了這世界上還有兩個真正值得我們時時刻刻惦記的人。那便是我們的父母。

我們或許不會記得他們的年齡,但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臉上正日漸增加的皺紋,因為那是我們橫加在他們身上的;我們或許不會記得他們的生日日期,但我們決不能忘記他們的電話號碼,因為那可能是我們與父母聯系的唯壹方式。

家家戶戶飄出拗九粥濃濃的香氣。是父母們為自己熬的吧。他們的兒女也許正在壹個荒無人煙的城鎮裏奔波,卻忘了今天是如此重要的節日。老人們可能滿懷期待地打電話詢問兒女是否能回來過節,可得到的答案卻是否定的。他們何曾考慮過年邁父母的感受。失望到最後,只剩無奈和寂寞。

還記得去年的拗九節。我和媽媽壹起去超市買做拗九粥需要的配料後回來自己親手制作。那種溫馨的場面還依稀浮現在眼前。我們壹家三口壹起圍在廚房裏,做著各自分配的活,不許要過多的言語,那熱氣騰騰就是最好的證明。

粥熬好了。我搶著把它們壹碗碗裝上桌,坐下後卻是壹陣安靜。我想,我應該對他們說些什麽祝福的話吧,可又不知從何說起。正當我犯愁,媽媽竟將她碗裏的棗給了我。她說,多吃點棗皮膚才會好呢。

我楞了。這似乎是我該說的話。可為什麽說這話的竟是媽媽。我哽咽著,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最後開始哭。本該是開開心心過節的,全都是因為我。我想要挽回。我搶著收拾碗筷,搶著洗碗。我只是想讓他們知道,女兒還是愛他們的。

於是那次的拗九節給了我無比深刻的回憶。

林祖燾《閩中歲時雜詠》詩:“相傳拗九屆芳辰,各煮飴糜雜棗榛。掃盡塵封投盡穢,送他窮鬼迓錢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