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虛實結合的詩句都有哪些

虛實結合的詩句都有哪些

虛實結合的詩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陳陶的《隴西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等。

虛實結合的詞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具體分析: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壹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以後。王昌齡當時為江寧(今南京)丞,剛由洛陽到江南,恰巧辛漸正要回洛陽,於是作此詩送朋友辛漸。

前兩句是詩的第壹層,點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它如同用壹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畫作背景,襯以高高的芙蓉樓,奔騰的大江,如織的冷雨,接天連江,友人、高樓、整個吳地都籠罩在瀟瀟冷雨中,為即將的離別平添幾分悲涼氣氛。“楚山孤”既是寫實景,也是詩人孤寂心情的寫照。壹向豪邁的王昌齡,壹場送別,壹陣冷雨,怎會如此落寞?原來詩人被貶嶺南,自負甚高的王昌齡在官場上很不得意。

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晚年,處於國破家亡,流離異鄉時作此詞。上闋多用實字側重外形實寫:女詞人被無情的風雨鎖在家中,十分苦悶;天放晴後,落花已化為塵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趙明誠在離亂中辭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華,目睹春景及丈夫遺物、遺著《金石錄》,覺得物是人非,悲從中來,萬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懶於梳頭,甚至有時正想開口,可是眼淚已奪眶而出。

上闋只在第四句用了虛字“欲語”,出語看似平易,用意無比精妙: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悲痛狀態和滿腹憂愁表現出來,扣人心弦!

下闋側重內心發掘:女詞人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正春光明媚、遊人如織,也來了出遊之興,準備劃船前往。但又擔心舴艋“輕舟”太小,載不動自己那許許多多的憂愁。

前三句壹連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詞意轉折,配合實字表達,收到尺水興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實詞“輕舟”為下文的“愁重”作鋪墊和烘托,使“愁”變得沈重,亦是女詞人感情的無比深沈!也使抽象的“愁”變得具體可感,“奇氣縱橫”!無怪乎有人評論:後主李煜將“愁”變成水,秦觀將“愁”變成隨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進壹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寫《西廂記》的董解元卻把“愁”從船上卸下,又駝到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聲聲慢》詞末,絕望地悲鳴,無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淚下地再寫“愁”——“這次第,怎壹個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