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詩:
景陽岡頭風正狂,萬裏陰雲霾日光。
觸目晚霞掛林藪,侵人冷霧彌穹蒼。
忽聞壹聲霹靂響,山腰飛出獸中王。
昂頭踴躍逞牙爪,麋鹿之屬皆奔忙。
清河壯士酒未醒,岡頭獨坐忙相迎。
上下尋人虎饑渴,壹掀壹撲何猙獰!
虎來撲人似山倒,人往迎虎如巖傾。
臂腕落時墜飛炮,爪牙爬處成泥坑。
拳頭腳尖如雨點,淋漓兩手猩紅染。
腥風血雨滿松林,散亂毛須墜山奄。
近看千鈞勢有余,遠觀八面威風斂。
身橫野草錦斑銷,緊閉雙睛光不閃。
譯文:
景陽岡上風頭正盛,萬裏之內陰雲密布。觸目美麗的晚霞掛在樹尖上,侵人的冷霧彌漫在天上。突然聽見壹聲霹靂般的響聲,山腰上飛撲出壹個猛獸。它昂著頭踴躍地露出牙齒和爪子,麋鹿之類都連忙逃跑。
清河來的壯士這時就還沒醒,在景陽岡山頭上坐著面對老虎。到處找食物的老虎已經非常饑餓了,壹掀壹撲之間盡顯猙獰。老虎來撲人的樣子就像是山倒下了,武松迎著老虎如石頭傾倒壹般。武松手臂手腕落下的時候如炮聲壹樣,老虎爪牙爬的地方形成泥坑。
武松拳頭腳尖如雨點般落下,淋漓的雙手上沾滿鮮血。腥風血雨布滿了松樹林間,到處散落著毛發胡須。近看武松千鈞壹發還有余力,遠看他八面威風剛剛收斂。武松就這樣身子橫躺在野草間,緊閉著雙眼目光不在閃爍。
出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作者施耐庵。
擴展資料:
武松打虎,施耐庵所著《水滸傳》中的故事,主要講述梁山好漢武松回家探望兄長,途經景陽岡,至酒家沽飲十八碗,醉後欲行趕路。酒家告以岡上有虎傷人,勸其勿行。武松不信,在岡上果遇壹條吊睛白額大蟲。武松奮起平生之力以雙拳將虎打死,為當地老百姓除去壹大害。後被世人傳為佳話。
明初洪武年間,梧塍徐氏九世徐麒(徐霞客高祖)以布衣承詔出使四川,功成辭官回到故裏,名揚壹時。徐麒請蘇州(壹說為錢塘即杭州)隱士施耐庵到家裏當私塾先生。施耐庵就住在祝塘鎮環境幽美的大宅裏,邊教書邊寫作《水滸傳》,當地人都尊稱他為“耐庵公"。
武松景陽岡打虎,寫得栩栩如生。據說當時施耐庵不過是到大宅裏村後的後陽崗散步,見有條黃狗睡在松樹下,壹名莊丁武阿二把黃狗打跑了。施耐庵回家便以此為原型進行創作,把後陽崗改作景陽岡,黃狗變成吊睛白額虎,武阿二成了武松。
百度百科-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