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先秦:佚名《七月》
釋義: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婦女縫寒衣。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唐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釋義:江邊上什麽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壹年最初照耀著人?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唐代:聶夷中《詠田家 / 傷田家》
釋義:二月裏蠶兒剛剛出子,就早早的賣掉了壹年的新絲,
五月裏秧苗還在地裏,又早早的賣去了壹年的新谷。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唐代: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釋義:人追攀明月永遠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唐代: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釋義: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唐代: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釋義:透明的綠水中映著壹輪素凈的明月,壹行白鷺在日光下飛行。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釋義: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彎弓。
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宋代:辛棄疾《聽月詩》
釋義:高樓聳入雲端,與天界相連。依在樓頭,分明能聽到月宮裏的聲音。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唐代: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釋義:現在的人見不到古時之月,現在的月卻曾經照過古人。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唐代: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釋義:人追攀明月永遠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卻與人緊緊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