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求嶺南文化

求嶺南文化

嶺南先民遺址的出土材料證明,嶺南文化為原生性文化。基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嶺南文化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漸形成自身獨有的特點。

文化內涵

嶺南文化包括粵劇、潮劇、嶺南畫派、廣東話、廣繡、廣彩、嶺南建築風格。

從地域上來說,嶺南文化大體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主要以屬於廣東文化的廣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為主,這是嶺南文化的主體。

宗教是構成嶺南文化的壹個重要內容。嶺南歷史上曾有過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傳播,並且在中國宗教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嶺南為外來宗教入傳中國的第壹站,同時又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在較長的歷史時期內,嶺南地區成為全國外來宗教勢力最為強盛的地區之壹。

電影最先從嶺南傳入,而中國電影事業的重要奠基者鄭正秋,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奠基人蔡楚生。

嶺南教育起步較晚,但宋明辦書院風盛,如潮州府在宋朝就有三大書院,其中兩大書院韓山書院,元公書院的建制規模都比較大,到了近代更是領教育革命之先。

葛洪在嶺南煉丹,創金丹道教理論,並有貢獻於化學、醫學。

伊斯蘭教、佛教較早從海路傳入嶺南,惠能創中國化佛教——禪宗南派,影響及於全國以至世界。

嶺南的農技、手工技、醫學等在中國科技史上有壹定地位,明清之際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魚塘為中國最早的生態農業,而潮汕人精工細作,種田如繡花。鄭之僑所著的《農桑易知錄》更是壹本幸存的珍稀古代農書。西醫東漸,中國的西醫院、西醫學校以及西醫生,均在嶺南最早出現。嶺南民俗與嶺南飲食,異於北方,最富於地方特色。

嶺南文化中的藝術部分,頗具特色,以粵劇、潮劇和漢劇為例,它們紮根於南疆,又吸收了中原和周邊文化,很值得探研。北有秧歌,南有英歌,英歌這樣壹個南方藝林的奇葩也是值得關註。

傳統的文化藝術,從粵語、粵劇、廣東音樂、廣東曲藝、嶺南書法、嶺南畫派、嶺南詩歌、嶺南建築、嶺南盆景、嶺南工藝到嶺南民俗和嶺南飲食文化,都反映出嶺南文化豐富內涵和獨具壹格、絢麗多姿的嶺南地方特色。

近現代嶺南文化受香港文化影響較深。廣義的嶺南文化本來就包括香港地區在內,只是由於歷史的和政治的原因,我們的嶺南文化概念已基本退據珠江流域、韓江流域。所以,廣東與香港在文化上較容易達到融洽,形成同構。因而,我們關於嶺南文化的現代性審視離不開對香港的認識。香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崛起,使香港文化在重“實”的廣東人心目中成為壹種高位文化。與此同時,香港文化品格中的突出經濟的特點、註重享受的特點等也深深影響著廣東。

嶺南建築

嶺南建築及其裝飾是我國建築之林中壹枝奇葩,千百年來,經過歷代建築匠師的辛勤勞動,充分利用了南國的自然資源,結合南國人民的生活特點,形成了風格獨特的建築藝術,在我國建築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其簡練、樸素、通透、雅淡的風貌展現在南國大地上。它主要分為廣府建築,潮汕建築以及客家建築。

嶺南建築的特點,通常表現有:在功能上具有隔熱、遮陽、通風的特點;建築物頂部常做成多層斜坡頂;外立面顏色以深灰色、淺色為主;以及方形柱的運用。嶺南建築的布局、裝飾的格調十分自由和自然。由於氣候溫和,人們活動空間向外推移,因而,露臺、敞廊、敞廳等開放性空間得到了充分的安排,人們從封閉的室內環境中走向了自然,形成嶺南建築裝飾空間的自由、流暢、開敞的特點。

工藝美術

廣東民間工藝品品種繁多,歷代藝人繼承了嶺南古越族人的原始藝術,不斷進取,力求創新,使得有我國南方獨特風格的工藝美術品更加精巧和實用。廣州的三雕壹彩壹繡(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繡)、粵繡(廣繡和潮繡)、增城欖雕、潮州木雕,潮州陶瓷,潮州剪紙,潮州嵌瓷、石灣工藝陶瓷、佛山剪紙、佛山秋色、潮州抽紗、楓溪瓷雕、肇慶端硯、新會葵藝、高州角雕、東莞煙花以及肇慶草席、陽江風箏、佛山醒獅、嶺南盆景、廣州紅木家具、潮州鑼鼓和麥稈貼畫等傳統手工藝品,琳瑯滿目,素享盛名,產品遠銷世界各地,同時又是上乘的旅遊購物工藝品,深受人們喜愛。

飲茶文化

“喝茶”在粵方言裏稱作“飲茶”,廣州人愛“飲茶”,茶文化既是民俗文化,又是飲食文化。據說清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廣州時,就曾與貼身侍衛上過茶樓飲早茶。毛澤東有“飲茶粵海未能忘”詩句。在廣州,民間以茶相待已成為壹種禮節,如有客到,第壹件事便是奉上壹杯“靚茶”,第壹句話是“請飲茶”,以此表示主人的熱情、友好和禮貌。由於嶺南自古具有“重商”的價值取向,“飲茶”也從家庭走向市場,使廣州的茶文化集觀賞價值、體驗價值、服務價值和商品價值於壹身。飲茶在壹定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單純“茶”的範疇,已經成為社會交際方式的壹種。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文化的壹個顯著特質。

粵語文化

粵語,又稱為廣東話、廣府話、白話,英文叫Cantonese,法語叫Cantonaise,是壹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在中國廣東、廣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門和部分東南亞國家或地區,以及特別是北美、英國和澳洲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對嶺南的稱謂「越」(通「粵」)。粵語為現代漢語方言的七大方言之壹(漢語七大方言為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客方言、贛方言)。壹種說法是粵語是融合了古越語的漢語;另壹種則是古越語溶合了漢語成分而成為壹種全新的語言。

僑鄉文化

廣東是嶺南文化的核心區域,也是中國最大的僑鄉,是中國僑鄉文化的典型代表。僑鄉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僑鄉文化與嶺南文化有壹個交叉的關系,是嶺南文化很有特色的壹塊,與嶺南文化會形成互補的格局。

廣東分為潮州、客家、廣府三大僑鄉,其下又分幾個次區域僑鄉,如廣府僑鄉分為廣州僑鄉、江門僑鄉、中山僑鄉等,江門僑鄉又細分為臺山、開平、鶴山、新會僑鄉等,每壹層次的地域文化都各具特色。

僑鄉文化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包容性。僑鄉人不固步自封,善於接受外來文化中對自己發展有用的東西,不盲目排斥外來文化,沒有把它視為異端,而是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價值,與之***存。

構成元素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壹的嶺南文化,博大精深。要而言之,它有三大主要來源,構成三個組成部分:

壹是固有的本土文化:

珠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壹樣,都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地處亞熱帶的五嶺之南,依山傍海,珠江流域,河汊縱橫,生活在這裏的古百越族先民,從早期的漁獵文明、稻作文明到後來的商貿文明,都離不開江海水運,喜流動,不保守,便是區別於內陸文明或河谷文明的南越文化本色。

二是南遷的中原文化:

秦漢以後,嶺南統壹於中華,修靈渠、開庾嶺,嶺南與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軍貶官,更有幾次戰亂的大量移民,強勢而先進的中原華夏文明有如“韓潮蘇海”,席卷珠江,進而構成嶺南文化的主體。

三是舶來的域外文化:

秦漢以降,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嶺南作為始發地甚至是惟壹通商大港,壹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東西方的商業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都從這裏登陸引進,近代以來其勢更甚。外來文化給嶺南文化註入新活力。

近代中國被迫打開國門之後,壹直被視為邊緣文化的嶺南文化充分顯示其強大生命力。嶺南人得風氣之先,競相向西方學習現代科學與民主思想,尋找救國強國的真理,從洪秀全到梁啟超再到孫中山,廣東成為民主革命的策源地,革新發展了的嶺南文化從廣東輻射全國,在近現代中國現代化民主化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文化特質

壹、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開放風氣

從古老的民間傳說開始,就具有壹種與眾不同的開放心態,至今南海神廟中還立有波羅國使者達奚司空的塑像,西來初地還有達摩祖師的遺跡。著名的嶺南畫派,就是在繼承國畫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借鑒了西洋畫的技術而形成;飲譽世界的粵菜風味,不但吸取了國內八大菜系的技藝,也吸取了西菜烹飪之精要。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廣東人更發揮了這方面的潛質,在全國率先敞開大門,在對外經濟、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註目的角色,這並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傳統導向”的進取精神

嶺南地區遠離中國傳統文化內核,處處迸發出壹種超越“傳統導向”的進取精神。鄭信是在泰國建立吞武裏王朝 嶺南文化

的廣東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湧現了壹批努力超越傳統導向的文化名人,如嶺南畫派祖師高劍父,民主革命家孫中山,思想啟蒙運動的先驅梁啟超等,這些燦爛的群星,代表了嶺南文化的思想,他們的言行與業績,亦可見嶺南文化的特異風格。

三、實利重商的文化傾向

廣東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它在唐宋時代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區,以珠江三角洲,韓江三角洲為中心向外輻射,特別是清中葉以後,隨著國際市場對茶葉、絲綢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當地商品經濟的發展,除廣州、佛山兩大商埠外,潮汕商人的足跡,“上沂津門,下通臺廈”,遠至新加坡、暹羅壹帶,形成了當時商業系統著名的“潮州幫”(潮商)“廣東幫”。商品經濟的發展,鑄造了嶺南文化講求實利實惠,偏重商業的傾向。

嶺南文化與廣州

廣州作為現階段廣府文化和嶺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歷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期開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後的漢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壹直綿延不斷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從考古文物到文獻記載,從歷史遺址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園林文化、商業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種文化藝術,都貫穿著壹種開放的人文意識,特別是變改意識、商業意識、務實意識和平民意識,反映出廣州人的開放觀念、兼容觀念和改革觀念。從明朝開始廣州作為廣東的省城,與其他省份壹樣開始確立了其他府無法撼動省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