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江花月夜意象的詩句 1.春江花月夜前十句描寫的意象
詩人入手擒題,壹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壹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潮生.這裏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壹起,氣勢宏偉.這時壹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壹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裏之遙,哪壹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壹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壹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壹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壹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壹輪孤月上了.。
2.春江花月夜的意象
朱光潛在《詩論》中說,“詩是人生世相的返照,每個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
宗白華也說:“意境是情與景(意象)的結晶品。”那麽在《春江花月夜》中所表現的情趣是什麽樣的呢?它又是如何與詩歌的意象融合在壹起而形成詩的意境,造成讀者的審美感受呢?我用下面這個結構式表示《春》詩意境的結構: 自然美 哲理美 人情美 月之色 月之問 月之情 }月之魂(意) (象) (理) (情) 《春江花月夜》中包括了人生中最美好的良辰美景,由春天、夜晚、江水、花樹、明月構成了壹幅清麗優美的畫卷,其中春、江、花、夜只是背景,明月才是詩人極力渲染的意象。
在《春》詩中,月的意象美好純凈,月光所極之處,萬物無不染上那壹份純凈、清幽,體現出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美。 《春》詩中的月色極開闊,也極清麗,“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壹輪明月從春江上冉冉升起,這個意象是如此的闊朗和美麗,讓人有面對神奇造化時的屏息之感。
明月朗照之下,灩灩的水波,花草叢生的芳甸,如同披上霜雪的花樹,銀色的沙灘,壹切是如此的清麗出塵,神秘朦朧。 詩人在這江天壹色的月色下,內心變得澄明清凈,心與自然有了壹種靈性的交流。
偉大的詩人屈原曾有過《天問》,表現了人類對於自然宇宙的不息探索,壹千多年後的張若虛也發出了對宇宙的的疑問,這充分體現了中國詩人所特有的“宇宙意識”。聞壹多先生曾強調詩中所體現的宇宙意識,認為“在神奇的永恒面前,作者只有錯愕,沒有憧憬,沒有悲傷”(聞壹多《唐詩雜論·宮體詩的自贖》)。
《春》詩中間感嘆問月的八句,壹方面體現出了宇宙自然的寧靜、深邃、博大、浩渺,但在詩人心中,江月雖然恒存,卻永遠如壹、單調,沒有變化,沒有生命,不過是單調的重復罷了;人生雖然短暫,但作為群體的人類是代代綿延、繁衍不盡的;作為個體而言,人生的悲喜豐富而生動。正如沈從文所說,“對於壹切自然景物,到我單獨默會它們本身的存在和宇宙的微妙關系時,也無壹不感覺到生命的莊嚴”(《水雲》)。
在感受到永恒與短暫,無限與有限的沖突和矛盾後,詩人把深情的目光投向可戀慕的人生,而這人生的精華就是“情”。 詩人緊扣“春江明月”,由江月生發出種種詩情意理。
從“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壹句可以感受到遊子對思婦的憐愛和不能陪伴的歉疚,而“卷不去”、“拂還來”、“願逐月華流照君”又細膩地刻劃出思婦的癡與怨。月色可惱,卻又癡想著能像月光壹樣跨越時空與遊子常伴,這種深情是多麽感人,多麽投入,多麽執著!相比之下,宇宙自然的永恒與無限是虛無的、冷漠的,而充滿喜悅與煩惱的人生才是豐富的和美麗的。
情愛和煩惱織成了多彩的人生,雖然渺小,卻是真實可感的,這就是人們對生存價值的肯定,是樂觀、向上的生命意誌的體現。 最後八句,令人低徊。
時光將去,歲月將老,而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殘月又西斜,斜月將隱入海中,在明月之下,有幾人可以回到溫暖的家呢?家,這也是詩人用來與自然相抗衡的力量所在。“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作者肯定的是短暫、渺小卻美好、豐富的人生,這令我在回味中有深深的感動。很多詩人在寫景時,往往喟嘆自然永存、繁華短促,往往在人生與自然、有限與永恒的鮮明對照中選擇歸依後者,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於轉瞬即逝的人世繁華,強調對人生的放棄,而在《春江花月夜》中,詩人羨慕著在月夜裏回家的遊子,想象中出現的卻是溫暖實在的家園。
大時代中漂泊在外的遊子不是無根的浮萍,而面對人生不能常聚的無奈,面對永恒與短暫、有限與無限的困惑,需要壹種歸屬感來與之抗衡,這就是“家”的意象的意義所在。 詩人從對春江上月景的描摹到對宇宙發出理性的探尋,然後又抒寫對人生的眷慕,都是以月為觀照物。
隨著月升月落,自然在流動,時空在變化,詩情由宇宙到內心,由理性追問到情感抒發,造成神與月遊的心理感受,達到情趣與意象的完美契合。正如歌德聽說:“藝術家壹旦把握住壹個自然對象,那個對象就不再屬於自然了,而且還可以說藝術家在把握住對象的那壹頃刻中就是在創造出那個對象,因為他從對象中取得了具有意蘊、顯出特征,引人入勝的東西,使那對象具有更高的價值。”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而對明月意象的成功把握正是來自於詩人張若虛對生命的熱愛,來自詩人矛盾困惑的內心、自我反省以及對人類精神的深刻追求。 我國傳統美學中,對情的強調是壹貫的。
《毛詩序》說,“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陸機認為“詩緣情而綺靡”。對於詩歌而言,情感是詩歌的本質。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深情無限,可謂不失其赤子之心,這也是《春》詩的魅力之所在。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他留給後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壹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此詩兼寫春、江、花、月、夜及其相關的各種景色,。
3.春江花月夜>五個意象分別是什麽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
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壹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壹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潮生。
這裏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壹起,氣勢宏偉。
這時壹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壹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
月光閃耀千萬裏之遙,哪壹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壹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壹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
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壹樣的銀輝色。
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壹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
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壹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壹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
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壹種欣慰。
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
4.求和《春江花月夜》意境相同的詩
1·永遇樂 蘇軾
彭城夜宿燕子樓,夢盼盼,因作此詞。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沈如三鼓,鏗然壹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2·張先《天仙子》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3·蘇幕遮(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4·蘇軾《蔔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5·下面這首《臨江仙》是我以前作的,略有改動。
猶帶黃山三寸雨,輕車又抵杭州。風塵兩袖半春秋,青漪山亂影,行客自多愁。
十裏長堤空悵望,煙花雲月難收,天涯何處泊孤舟,憑欄傷晚景,西子水悠悠。
5.春江花月夜的意象和含義與詩的關系
春江花月夜年代:唐 作者:張若虛 體裁:樂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壹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沈沈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註釋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詩人入手擒題,壹開篇便就題生發,勾勒出壹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潮生.這裏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壹起,氣勢宏偉.這時壹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壹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裏之遙,哪壹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壹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壹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壹樣的銀輝色.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壹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壹輪孤月上了.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壹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壹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回響.“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壹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壹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麽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壹家、壹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壹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壹往壹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以下“可憐”八句承“何處”句,寫思婦對離人的懷念.然而詩人不直說思婦的悲和淚,而是用“月”來烘托她的懷念之情,悲淚自出.詩篇把“月”擬人化,“徘徊”二字極其傳神:壹是浮雲遊動,故光影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婦作伴,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輝灑在妝鏡臺上、玉戶簾上、搗衣砧上.豈料思婦觸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趕走這惱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還來”,真誠地依戀著她.這裏“卷”和“拂”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愁悵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攪擾著她,此時此刻,月色不也照著遠方的愛人嗎?***望月光而無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遙寄相思之情.望長空:鴻雁遠飛,飛不出月的光影,飛也徒勞;看江面,魚兒在深水裏躍動,只是激起陣陣波紋,躍也無用.“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向以傳信為任的魚雁,如今也無法傳遞音訊——該又憑添幾重愁苦!最後八句寫遊子,詩人用落花、流水、殘月來烘托他的思歸之情.“扁舟子”連做夢也念念歸家——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遊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淒苦的寞寞之情.沈沈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湘,天各壹方,道路是多麽遙遠.“沈沈”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他思忖:在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幾人能乘月歸回自己的。
6.有關於春江花月夜的詩詞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
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壹曲,為君翻作琵琶行。
原文
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撚抺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壹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沈吟放撥插弦中,整頓衣裳起斂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壹部。
曲罷曾教善才服,妝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爭纏頭,壹曲紅綃不知數。
鈿頭銀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汙。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幹。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
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城地低濕,黃蘆苦竹繞宅生。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莫辭更坐彈壹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
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7.與《春江花月夜》意境相近的十首詩,要附上作者及相關詩句
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李白《子夜秋歌》
長安壹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李白《月下獨酌》
花間壹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賈島《寄韓潮州愈》
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隔嶺篇章來華嶽,出關書信過瀧流。峰懸驛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壹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月西樓。
張泌《寄人》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8.春江花月夜開頭八句寫了什麽意象
寫了眼前明月,宇宙遼闊,江流宛轉,月色迷朦的意象,詩人勾勒出壹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詩作。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壹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抒寫了遊子思婦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
全詩(節選)如下: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壹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 壹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譯文如下:
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了壹片,壹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好像與潮水壹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蕩漾千萬裏,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壹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變成了壹種顏色沒有壹點微小的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壹輪孤月懸掛。江邊上是什麽人最初看見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壹年最初照耀著人們?
人生壹代壹代地無窮無盡,而江上的月亮壹年壹年地總是相似。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著什麽人,只見長江不斷地壹直運輸著流水。
擴展資料:
詩人入手擒題,勾勒出壹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潮生。這裏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壹起,氣勢宏偉。這時壹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
壹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月光閃耀千萬裏之遙,哪壹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像撒上了壹層潔白的雪。
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壹樣的銀輝色。
因而“空裏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壹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壹輪孤月上了。
搜狗百科——春江花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