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安塔的詩句 1.描寫大雁塔的詩句
早在寺塔建成初期,時為太子的李治就率百官親臨賦詩,當上皇帝後,又親謁慈恩寺賦詩壹首:“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花蓋飛團影,幡虹曳曲陰……”唐中宗時,專置修文館,招納文人雅士,往往隨駕遊宴。其中每年九月九重陽節,皇帝都要親臨慈恩寺登高遠眺,吟詩作賦。學士們則紛紛唱和,曾被編輯為四十卷詩集,廣為傳誦,雁塔詩會壹時蔚然成風。天寶十壹年(752年)秋,杜甫與岑參、高適、薛據、儲光羲相約同登大雁塔,憑欄遠眺觸景生情,每人賦五言長詩壹首,流傳千古不衰,今大雁塔六層懸掛有這些詩會佳作。
《謁大慈恩寺》-“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寥闊煙雲表,超然物外心。”(李治,唐高宗皇帝)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上官婉兒)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天文貝葉寫,聖澤菊花浮。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遊。”(李適,字子至)
《題慈恩寺塔》-“十層突兀在虛空,四十門開面面風。卻怪鳥飛平地上,自驚人語半天中。回梯暗踏如穿洞,絕頂初攀似出籠。落日鳳城佳氣合,滿城春樹雨蒙蒙”(章八元,唐代宗大歷六年進士)
《禮慈恩寺題詩》-“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呂大防,北宋進士)
《登慈恩寺雁塔懷汴京》-“四面八方風韻悠,南山秦嶺竟深秋。紫微星隱將臨頂,黃菊花開未解釋。疊疊燕臺迷薊羯,層層雁塔卻幽州。汴梁已有興邦誌,為愛東樓難得收”(蔡榷,北宋舉進士)
《秋夜登慈恩寺塔》-“河漢西流秋夜長,登臨高塔思茫茫。誰將笛怨吹衰柳,況復砧聲雜細螀。太液光浮龍塞月,曲江寒帶雁門霜。愁來此際知多少,思婦羈人總斷腸。”(秦定遠,清朝人)
《慈恩寺上雁塔》-“憶從初地擅名揚,閱劫來遊竟渺茫。韋曲花深愁暮雨,終南山古易斜陽。高、張、岑、杜詩篇冷,天寶開元歲月荒。莫笑眾賢名易朽,塔前杯水已滄桑。”(洪亮吉,清進士)
2.形容大雁塔的詩詞
大雁塔位於唐長安城的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描寫大雁塔的詩詞壹般把它叫做慈恩寺塔。
《謁大慈恩寺》
李治(唐高宗皇帝)
日宮開萬仞,月殿聳千尋。
華蓋飛團影,幡紅曳曲陰。
綺霞遙籠帳,叢珠細網林。
寥闊煙雲表,超然物外心。
《九月九上幸慈恩寺登浮屠群臣上菊花酒》
上官婉兒
帝裏重陽節,香園萬乘來。
卻邪萸入佩,獻壽菊傳杯。
塔類承天湧,門疑待佛開。
睿詞懸日月,長得仰昭回。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屠應制》
李適
鳳輦乘朝霽,鸚林對晚秋。
天文貝葉寫,聖澤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龕疑佛影留。
幸陪清漢蹕,欣奉凈居遊。
《禮慈恩寺題詩》
呂大防(北宋進士)
玄奘譯經垂千秋,慈恩古剎聞九州。
雁塔巍然立大地,曲江陂頭流飲酒。
滿意請采納,謝謝。
3.嚴維的古詩
「酬耿拾遺題贈」嚴維 掩扉常自靜,驛吏忽傳呼。
水巷驚馴鳥,藜床起病軀。 顧身悲欲老,戒子力為儒。
明日公西去,煙霞復作徒。 卷263_2 「酬王侍禦西陵渡見寄」嚴維 前年萬裏別,昨日壹封書。
郢曲西陵渡,秦官使者車。 柳塘薰晝日,花水溢春渠。
若不嫌雞黍,先令掃弊廬。 卷263_3 「酬劉員外見寄」嚴維 蘇耽佐郡時,近出白雲司。
藥補清羸疾,窗吟絕妙詞。 柳塘春水慢,花塢夕陽遲。
欲識懷君意,明朝訪楫師。 卷263_4 「同韓員外宿雲門寺」嚴維 小嶺路難近,仙郎此夕過。
潭空觀月定,澗靜見雲多。 竹翠煙深鎖,松聲雨點和。
萬緣俱不有,對境自垂蘿。 卷263_5 「酬諸公宿鏡水宅」嚴維 幸免低頭向府中,貴將藜藿與君同。
陽雁叫霜來枕上, 寒山映月在湖中。書何德名夫子,草木推年長數公。
聞道漢家偏尚少,此身那此訪芝翁。 卷263_6 「送薛尚書入蜀」嚴維 卑情不敢論,拜首入轅門。
列郡諸侯長,登朝八座尊。 凝笳臨水發,行旆向風翻。
幾許遺黎泣,同懷父母恩。 卷263_7 「送李秘書往儋州」嚴維 魑魅曾為伍,蓬萊近拜郎。
臣心瞻北闕,家事在南荒。 莎草山城小,毛洲海驛長。
玄成知必大,寧是泛滄浪。 卷263_8 「送人入金華(壹作贈別東陽客)」嚴維 明月雙溪水,清風八詠樓。
昔年為客處,今日送君遊。 卷263_9 「送崔峒使往睦州兼寄薛司戶」嚴維 如今相府用英髦,獨往南州肯告勞,冰水近開漁浦出, 雪雲初卷定山高,木奴花映桐廬縣,青雀舟隨白露濤。
使者應須訪廉吏,府中惟有範功曹。 卷263_10 「送房元直赴北京」嚴維 猶道樓蘭十萬師,書生匹馬去何之。
臨岐未斷歸家目, 望月空吟出塞詩。常欲激昂論上策,不應憔悴老明時。
遙知到日逢寒食,彩筆長裾會晉祠。 卷263_11 「荊溪館呈丘義興」嚴維 失路荊溪上,依人忽暝投。
長橋今夜月,陽羨古時州。 野燒明山郭,寒更出縣樓。
先生能館我,無事五湖遊。 卷263_12 「壹公新泉(壹作題靈壹上人院新泉)」嚴維 山下新泉出,泠泠北去源。
落池才有響,噴石未成痕。 獨映孤松色,殊分眾鳥喧。
唯當清夜月,觀此啟禪門。 卷263_13 「奉試水精環」嚴維 王室符長慶,環中得水精。
任圓循不極,見素質仍貞。 信是天然瑞,非因樸斫成。
無瑕勝玉美,至潔過冰清。 未肯齊瑉價,寧同雜佩聲。
能銜任黃雀,亦欲應時明。 卷263_14 「自雲陽歸晚泊陸澧宅」嚴維 天陰行易晚,前路故人居。
孤棹所思久,寒林相見初。 閑燈忘夜永,清漏任更疏。
明發還須去,離家幾歲除。 卷263_15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嚴維 上客南臺至,重陽此會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陽曛。 務簡人同醉,溪閑鳥自群。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參軍。 卷263_16 「留別鄒紹劉長卿」嚴維 中年從壹尉,自笑此身非。
道在甘微祿,時難恥息機。 晨趨本郡府,晝掩故山扉。
待見幹戈畢,何妨更采薇。 卷263_17 「書情獻相公」嚴維 年來白發欲星星,誤卻生涯是壹經。
魏闕望中何日見, 商歌奏罷復誰聽。孤根獨棄慚山木,弱質無成狀水萍。
今日更須詢哲匠,不應休去老巖扃。 卷263_18 「贈送朱放」嚴維 昔年居漢水,日醉習家池。
道勝跡常在,名高身不知。 欲依天目住,新自始寧移。
生事曾無長,惟將白接z5. 卷263_45 「剡中贈張卿侍禦」嚴維 辟疆年正少,公子貴初還。早列月卿位,新參柱史班。
千夫馳驛道,駟馬入家山。深巷烏衣盛,高門畫戟閑。
逶迤天樂下,照耀剡溪間。自賤遊章句,空為衰草顏。
卷263_46 「贈萬經」嚴維 萬公長慢世,昨日又隳官。縱酒真彭澤,論詩得建安。
家山伯禹穴,別墅小長幹。輒有時人至,窗前白眼看。
卷263_47 「書情上李蘇州」嚴維 東土苗人尚有殘,皇皇亞相出朝端。手持國憲群僚畏, 口喻天慈百姓安。
禮數自憐今日絕,風流空計往年歡。 誤著青袍將十載,忍令漁浦卻垂竿。
卷263_48 「餘姚祗役奉簡鮑參軍」嚴維 童年獻賦在皇州,方寸思量君與侯。萬事無成新白首, 兩春虛擲對滄流。
歌詩盛賦文星動,簫管新亭晦日遊。 知己欲依何水部,鄉人今正賤東丘。
卷263_49 「奉和獨孤中丞遊雲門寺」嚴維 絕壑開花界,耶溪極上源。光輝三獨坐,登陟五雲門。
深木鳴騶馭,晴山曜武賁。亂泉觀坐臥,疏磬發朝昏。
蒼翠新秋色,莓苔積雨痕。上方看度鳥,後夜聽吟猿。
異跡焚香對,新詩酌茗論。歸來還撫俗,諸老莫攀轅。
卷263_50 「奉和皇甫大夫夏日遊花嚴寺(時大夫昆季同行)」嚴維 初第華嚴會,王家少長行。到宮龍節駐,禮塔雁行成。
蓮界千峰靜,梅天壹雨清。禪庭未可戀,聖主寄蒼生。
卷263_51 「宿法華寺」嚴維 壹夕雨沈沈,哀猿萬木陰。天龍來護法,長老密看心。
魚梵空山靜,紗燈古殿深。無生久已學,白發浪相侵。
卷263_52 「題茅山李尊師所居(壹作秦系詩)」嚴維 天師百歲少如童,不到山中更不逢。洗藥每臨新瀑水, 步虛時繞最高峰。
籬根五月留殘雪,座右千年蔭古松。 此去人寰知近遠,回看路隔壹重重。
卷263_53 「送薛居士和州讀書」嚴維 孤雲獨鶴***悠悠,萬卷經書壹葉舟,楚地巢城民舍少, 煙村社樹鷺湖秋。蒿萊織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應辭苦節,諸生若遇亦封侯。 卷263_54 「送李。
4.關於小雁塔的句子
關於小雁塔的句子
小雁塔位於唐長安城安仁坊(今陜西省西安市南郊)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於唐景龍年間,與大雁塔同為唐長安城保留至今的重要標誌。小雁塔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原有15層,現存13層,高43.4米,塔形秀麗,是唐代佛教建築藝術遺產,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並融入漢族文化的標誌性建築。
小雁塔和薦福寺鐘樓內的古鐘合稱為"關中八景"之壹的"雁塔晨鐘",是西安博物院的組成部分,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