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政治家史可法的詩有哪些
作為明末的著名政治家,史可法在文學上的造詣也不容小覷,誰能想到,在戰場上統率三軍的將領,靜下心來卻也能做的壹首好詩。其實不然,早期的史可法確是壹名文弱書生,當年史可法進京趕考之前也因為文章功底紮實,又有遠大抱負,被左光鬥賞識,考中進士後更實在朝廷內擔任兵部尚書。
史可法的詩
史可法的詩多以抒發自身的報國之情,這和他的出生、自己的經歷有關,史可法已幼年時期以孝著稱,詩中多少有這樣壹份情感上的歸屬所在。在科舉考試是結識的老師左光鬥可以說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了史可法壹生,也影響了他詩歌的內容走向。史可法早期許多文章詩歌還是以歌頌美好事物為主,那時的史可法可謂人生贏家,不僅在仕途上碩果累累,還得到皇帝的賞識,老師的幫助,和大臣見也沒有什麽意見不合,這會的詩歌磅礴大氣,贊美祖國,暢談大好河山,推崇孝道,紀念自己的母親。
但是在清軍入關後,明朝面臨滅亡,這時的史可法不但面臨自己不能報國的願景,還出處受人排擠,軍權也被壓縮。在駐守揚州城的時候,梅花嶺的千古詩句是最好的表現,這時的史可法,早已沒有了當年的那份豁達,有的是對人生的感悟,對時局動蕩的不安,對明朝滅亡的惋惜,清軍入境的憤怒。史可法雖然慘遭殺害,落的悲慘境地,但他的詩歌很好的反應了明末時期時局的走向以及明朝有盛轉衰的全過程,對後人研究明史有很大幫助。
史可法的揚州裏寫了什麽
《史可法的揚州》是由著名作家肖復興在人名日報海外版上發表的壹篇文章,講的是個人遊揚州的時候想起史可法的壹些故事,按耐不住心中的崇敬之情,又加之觸景生情,感情的爆發點非常到位,就順勢寫下了這篇史可法的揚州。
個園春色
小時候史可法的高大形象就深深紮根在心中,《梅花嶺記》中史可法忠烈的壹面時常在腦中浮現,那是烈士要保衛國家,保護子民不被殺害最後的吶喊,希望死前被葬在梅花嶺下,這壹情懷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造成了作者對揚州特有的情懷,文中介紹到了史可法墓,三次揚州行,三次都被這地方吸引,因為總期待這能有不壹樣的,總想著這樣壹位抗清名將應該被銘記。想起史可法孤身駐守揚州城,作者仿佛聯想到了自己,那樣的念想是那樣的毫無防備就縈繞在我的心頭,沒有壹點點顧慮的困擾著我的心。
在史可法的影響下,作者眼中、筆下的揚州似乎多了壹份特殊的靈性,作者的揚州城區別於壹般的江南城市,不是那種小巧流水的寧靜,也不是皇家園林的端莊,慘烈的揚州十日讓這座原本充滿溫馨的水鄉城市有了能夠後觸摸歷史的感覺。稱不上奇妙,也道不出韻味,唯獨有那份可以反復吟唱的英雄詩篇響徹在城市的每壹個角落。在和友人壹同遊玩時,竟有新的體會,對於史可法死前的壯烈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為敬仰這位戰鬥到最後的勇者,史可法的遺書讓人心動,讓人知道在當時情況下,能說出這樣的話,壹定有常人所沒有的英雄氣概和壯士氣節,於是乎又感嘆起史可法墓坐落在這樣壹座靈性十足花開花落的境地,是對歷史名將最好的交代。,在揚州城內有史可法路,史可法曾經居住過的轅門橋也被完整的保留下來,每壹位揚州人都在心中為史可法吟唱壹首安魂曲,壹次來紀念這位為保護百姓獻出生命的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