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紅樓夢薛寶琴的十個詩謎謎底是什麽?

紅樓夢薛寶琴的十個詩謎謎底是什麽?

貌似麽有確切答案吧

1隱指法船(就是燒獻給亡靈的紙船),壹說只走馬燈上的草船戰艦。

2喇叭

3耍戲的猴子

4就是北方供祭亡靈的打狗棒

5柳樹

6桃木扇

7琵琶

8香皂

9骰子

提要:

《紅樓夢》第五十壹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的直接謎底是:1,繅絲煮繭釜(鍋);2,嗩吶,又名海笛;3,蠶繭;4,蠶蛹;5,隋堤柳,(唐 白居易《隋堤柳》詩意);6;桃木梳篦;7,木工墨鬥;8,香胰子(香皂);9,針線;10,柳蟬,(清 蔣廷錫《柳蟬圖》畫意)。

《紅樓夢》第五十回李紈、寶玉等七人的連續八個謎語,曾猜為曹寅在壹七○七年石濤和尚圓寂時,隱寫的壹篇特殊形式的‘祭文’或《墓誌銘》。而第五十壹回,薛寶琴的十首懷古詩謎,從其謎底來看,正像寶琴自稱:‘我今揀了十個地方的古跡,做了十首懷古的詩。詩雖粗鄙,卻懷往事,又暗隱俗物十件……’。雖然暫時還看不出它與《紅樓夢》的成書過程有什麽直接關系。根據寶琴的提示:‘暗隱俗物’、‘卻懷往事’,可體味到曹寅在他的詩謎中所流露出的壹些心跡,這是曹芹溪不可能有的。

(22)赤壁懷古 其壹

赤壁沈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載空舟。

喧闐壹炬悲風冷,無限英魂在內遊。

謎底:繅絲煮繭釜(鍋)

謎面雖借用三國赤壁之戰典,但與三國無關。而與曹寅的織造業務有關。白居易樂府詩《紅線毯》,有‘紅線毯,擇繭繅絲清水煮’句,這清水煮繭是繅絲的重要工序。在鐵鍋出現之前,只能使用陶釜煮繭。真正赤壁下是滾滾長江東逝水,謎面中將鍋邦比喻成赤壁,埋於竈臺,煮繭的清水自然‘不流’。‘壹炬悲風’正是釜底燃薪,‘無限英靈在內遊’句中的‘英靈’指蠶蛹,有人統計,織造壹條領帶約需要111個蠶繭的絲量,壹件女綢上衣則需630個繭。可見煮繭的數量稱得上‘無限’;若是煮米飯的鍋,雖然米粒的數量也稱得上‘無限’,米也具有生命的含義,蠶蛹可稱生靈,但不見稱米為生靈者。猜此謎為‘鍋’,只是欠準確,而是指民間繅絲煮繭的專業用鍋。作者之所以做此謎,還是與白居易的《紅線毯》詩有關。詩中有‘年年十月來宣州,宣州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宣州太守知不知?壹丈毯,千兩絲,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紅線毯,為宣州(今安徽省宣城縣)所產的壹種絲織地毯,曾為上貢精品。作者譴責了宣州太守為討好皇家,不惜織工的辛勤勞動而任意浪費人力物力,對百姓的生活表示同情。這位宣州太守與江寧織造曹寅,同樣為宮廷進貢絲織品,在曹寅看來主要責任和應該被指責的,顯然不是宣州太守,而是宮廷對諸如此類奢侈品的浪費、貪婪,而有微辭。如《紅樓夢》小說中趙嬤嬤所說‘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賈母的聚斂,寶玉的糟蹋,省親的浪費,乃至晴雯撕扇作千金壹笑。曹寅深知綾羅綢緞來之不易及民之疾苦。而白居易只是將責任歸咎於宣州太守,等於也罵了曹寅。曹寅自身對此恐怕難以認同。謎面中的‘徒留名姓載空舟’(老子有言:以空舟度人世之河,是為智者)似有反駁、不滿白居易的意思(並非全盤否定):《紅絲毯》中,將罪責全歸罪於織造官員太守,是不公平、不全面的,此詩及其作者徒留其鼎鼎鼎詩名,非為智者之慮。曹寅對白居易《紅線毯》的看法相左,而同意白居易在《隋堤柳》中的觀點和反思(見其五,廣陵懷古)。曹寅在此借物論詩,借詩舒懷。

(23)交趾懷古 其二

銅鑄金鏞振紀綱,聲傳海外播戎羌。

馬援自是功勞大,鐵笛無煩說子房。

謎底:嗩吶 又名海笛

東漢名將馬援,在交趾(今廣西、越南壹帶)鑄銅柱二,以振紀綱。謎面卻是銅鑄金鏞,鏞者,大鐘。指嗩吶的鐘形喇叭口為銅制。其聲雖可傳至海外,其本身卻源自戎羌。嗩吶的演奏部分,象壹只鐵黑色的短笛,有八孔。若喇叭口傳出鼓吹東漢馬援的聲音,那麽鐵笛不可能演奏的是西漢名將張子房(張良)。鐵笛、金鏞實為嗩吶壹體。嗩吶另名海笛,謎面第二、四兩句中已經明白給出‘海、笛’二字。至於詩謎中的馬援,作者是否對馬援的晚年,受到不公正待遇,表示同情,不得而知。

(24)鐘山懷古 其三

名利何曾伴汝身,無端被詔出凡塵。 牽連大抵難休絕,莫怨他人嘲笑頻。

謎底:蠶繭

雖然蠶蛹身外的繭衣是蠶絲構成, 當這絲織成綢緞之後,又何曾伴(穿)汝(蛹)身?壹只蠶繭的絲大約900—1000米,牽連(繅絲)‘大抵難休絕’,絲被抽(繅)盡時,赤身裸體的蠶蛹,便不得已‘被詔出凡塵’,惹得他人恥笑。正像小說第二十二回,寶玉所看《南華經》上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盜’等語。原書有批註雲:山木,漆樹也,精脈自出,豈人所使之?故雲‘自寇’;源泉味甘,然後人爭取之,自尋於涸也。蠶蛹之所以有此遭遇,其絲使然,如同山木、甘泉,莫怨他人。疑為作者某種情緒的暗中發泄:清史檔案中,從康熙給曹寅、李煦的密旨以及後者的奏折內容看出,曹寅的晚期已經受到來自宮廷派系(主要是後來做了雍正皇帝的這壹派)的誣告和攻擊。憑曹寅的出身、經歷、學識及在江寧的成就和威望,此時有這種情緒,是再自然不過的了。曹寅在此借物詠嘆!

(25)淮陰懷古 其四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壹飯之恩死也知。

謎底:家蠶蛹

借用《史記 淮陰候列傳》韓信典故編制謎面。

‘壯士’即‘壯時’的諧音。是指這種蠶蛾科昆蟲幼蟲(蠶),在作繭化蛹之前的最肥壯的時期,也是雞犬之類的美食,養蠶人須加倍提防。‘三齊位定’是借用韓信做了三齊王的典,說他(它)的地位相對穩(固)定。指的是幼蟲—蠶,三眠(也有四眠、五眠者)之後,即在蠶簇(專供蠶作繭的地方)上,找到壹個固定位置,吐絲作繭自縛,比喻成‘蓋棺’。雖然幼蟲的壹生,需要人們不停的餵養,奉勸世人不要小看它,這餵養之恩,在它被‘煮繭’死亡之後,貢獻其壹生所積蓄下的真絲,乃至身驅,來報答餵養人——死也知報。此詩謎的謎面,雖然涉及到韓信的故事,終究不是描寫韓信的詩(否則太貶低作者的詩作水平,寶琴有言在先:詩雖粗鄙,卻懷往事);而主要服從於謎底——死也知報者——蛹,蠶只是它的童年,‘壯時’。蠶若死亡,無物可報。故此,謎底是蛹;而不是蠶。

(26)廣陵懷古 其五

蟬噪鴉棲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只緣占得風流號,惹得紛紛口舌多。

謎底:隋堤柳(白居易《隋堤柳》詩意)

此詩的前兩句是白居易樂府詩《隋堤柳》的縮寫。即‘大業年中煬天子, 種柳成行夾流水’、‘柳色如煙絮如雪’。那麽,隋堤風景近如何? ‘隋堤柳,歲久年深盡衰朽,風飄飄兮雨蕭蕭, 三株兩株汴河口。老枝病葉愁殺人’、‘二百年來(指隋至唐)汴河路, 沙草和煙朝復暮’,這就是隋堤近來風景。謎面的第三句‘只緣占得風流號’,寓意雙關。古代詩歌中如‘楊柳岸曉風殘月’,風與柳的詩句極多:‘登臨獨無語,風柳自搖春’、‘柳搖風處色’、‘柳弱風牽’、‘含風柳色移’……‘風柳’與‘風流’不僅諧音,且諧意。風吹柳梢、婀娜多姿,多被形容風流女人的腰身。小說中的晴雯,王夫人看來是水蛇腰;在寶玉眼裏卻是柳腰,其實水蛇和柳梢兩者是神似的。謎面第三句‘惹得紛紛口舌多’,這‘口舌’並非全指人們對柳腰、柳眉諸多議論,而主要是指幾百年來,文人墨客們對‘隋堤楊柳’(隋帝煬柳)的議論(口舌),此首唐詩也正只是白居易的‘口舌’之壹。白詩中的‘南幸江都恣佚遊, 應將此柳系龍舟’、‘海內財力此時竭, 舟中歌笑何日休? ’、‘龍舟未過彭城閣,義旗已入長安宮’、‘蕭墻禍生人事變,晏駕不得歸秦中’、‘後王何以鑒前王, 請看隋堤亡國樹’!分明是對隋天子楊廣‘南巡’的赤裸揭發和反思。如果把楊廣南下與康熙南巡等同,這對康熙是不公正的。後者雖有他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必需;但皇帝南巡的銀兩耗費,如《紅樓夢》中,趙嬤嬤說:‘咱們賈府…只預備接駕壹次,把銀子花的淌海水似的……江南甄家接駕四次……別講銀子成了糞土,憑是世上有的,沒有不是堆山積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因此,作者對‘海內財力此時竭’的擔心,不無道理!‘後王何以鑒前王, 請看隋堤亡國樹’才是曹寅與白居易的***識,曹寅是否對康熙的多次南巡有微辭或想法?十幾年後,不幸被曹寅言中的,正是曹家被抄也因南巡虧空;憂國不成,反受家禍。從小說中的對話來看,康熙的頻頻南巡,為國家和曹家均造成經濟上的虧損,尤其是後者,逐漸演變為政治上的危機,這對曹寅的壓力是很大的,此時,白居易的‘隋堤亡國樹’引起了‘曹寅反思’。本來,此條謎語猜到這裏,也可罷了。但是,此詩謎明顯地存在著另壹個大疑點:即,題目是‘廣陵懷古’。廣陵,揚州古稱。但謎面詩句卻寫的是‘隋堤柳’,‘隋堤’特指河南祥符(開封,汴梁)境內隋運河(通濟渠,唐時稱廣濟渠,宋稱汴河)的汴河段堤壩。即在今天的河南商丘、夏邑、永城壹線,距揚州數百裏之遙。為什麽用‘廣陵懷古’而不直用‘隋堤懷古’?《紅樓夢》第五十回末,寶琴明確交待‘揀了十個地方的古跡’,難道隋堤楊柳成了揚州地方的古跡?是作者壹時疏忽?還是故意?我認為這是曹寅有意制造的煙霧,用河南段運河偷換揚州運河,其目的不只是要隱寫前朝大明皇帝們重演‘亡國樹’的悲劇:而在意於‘卻懷’揚州就義的史可法,其人是曹寅尊崇的敵方顯官名將。史可法,萬歷三十年(1602)生於河南祥符,即今河南開封(用隋堤隱寫);順治二年(1645)被清兵多爾袞部殺害於揚州,屍身失落,由親屬葬衣冠於揚州梅花嶺(用廣陵隱寫),清軍屠城十日,殺揚州百姓數十萬,按今天的說法,多爾袞犯的是‘滅絕人類罪’,史可法英勇抗敵,終因寡不敵眾,為了城內百姓免受屠戮,自刎未成,投降後仍被殺害,僅就維護平民百姓生命為首任這壹點來評說,史可法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他的精神和行為,是更高境界的‘軍魂’,不是兩軍勝敗所能相提並論的。康熙(以及後來的乾隆)作為敵對雙方的勝者,對此也是佩服的。能(至少默認)在揚州建祠祭祀史公,便是例證;康熙、乾隆有此胸懷,這對大清國的壹統大業不無積極作用。相信曹寅也有此看法。否則他決不可能將河南汴河隋堤,錯拉到千裏之外的揚州去懷古!曹寅借柳聯想‘隋堤柳’、‘亡國樹’;反思‘南巡’、史可法等國家大事。。

(27)桃葉渡懷古 其六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謎底:(婦女梳妝用)桃木梳篦

‘衰草閑花’指的是婦女卸妝後零散的頭發和摘下的頭花;‘淺池’喻梳妝時用的水盆;‘桃枝桃葉總分離’——桃木;壹排梳齒即‘梁棟多如許’;‘小照’即鏡子;‘壁上題’即‘篦上提’諧音,婦女對鏡梳攏頭發的動作。

桃葉渡位於江寧(南京)十裏秦淮與古青溪河匯流處附近。六朝東晉時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七子王獻之,常在此渡口迎送他的愛妾桃葉,並作《桃葉歌》。此渡口也因此風流人事,得名‘桃葉渡’。清順治年間,因好事者來桃葉渡‘旅遊’的風流人太多,而修了壹座橋。康熙時,已是有橋無渡的了,後人只能來此回味千年前的風流往事。詩謎中的‘六朝’、‘桃葉’實指此典。

是否曹寅緬懷自己舊時的‘桃葉’,曹寅自知。

(28)青冢懷古 其七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嘆, 樗櫟應慚萬古羞。

謎底:木工墨鬥

此謎在乾隆時代已被猜出。

‘青冢’壹詞,出自對杜甫詩的壹條註解:北地草皆白,惟獨昭君墓上草青,故名青冢。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江寧織造兼兩淮巡鹽禦史曹寅奉旨在揚州天寧寺開設揚州詩局,刊刻《全唐詩》。以往的文章已經談過,曹寅的《金陵十二釵》,也創作於這壹時期。因此十首詩謎中,多處借用《全唐詩》中的典故和詩意。

(29)馬嵬懷古 其八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壹旦付東洋。

只因遺得風流跡,此日衣衾尚有香。

謎底:香胰子(香皂)

此謎大約在《脂評石頭記》剛問世即被猜中。

作者可能懷卻洪升《長生殿》往事及《全唐詩》中有關楊玉環的詩作。

( 30) 蒲東寺懷古 其九

小紅骨賤身最輕,私掖偷攜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謎底:針線

用《西廂記》典故作迷謎面。《紅樓夢》中借用過《西廂記》。

‘骨賤身輕’指針和線;‘強撮成’即強將兩個部分,如織物,

縫合在壹起;‘時吊起’——上下穿針引線;最後壹句便是被縫合

的兩部分被線牽動,向壹起靠攏。

(31)梅花觀懷古 其十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嬋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壹別西風又壹年。

謎底:柳蟬(蔣廷錫《柳蟬圖》畫意)

用《牡丹亭傳奇》典故作謎。《紅樓夢》中借用過。

‘梅花觀’即戲曲中的梅花道院。

‘不在梅邊在柳邊’取自於戲曲中杜麗娘在自畫像上題詩的最後壹句,謎中借指:蟬喜柳而不喜梅,不在梅樹多在柳樹上;蟬靠吸食樹汁兒為生,而柳樹汁最豐。古詩、畫中,柳和蟬總是相映成趣的。近代的齊白石畫蟬,也多放在柳梢上。‘個中誰拾畫嬋娟’,在《牡丹亭》裏,公子柳夢梅拾到杜麗娘自畫的嬋娟圖,‘畫嬋娟’隱‘畫蟬’二字,‘畫’字在此作名詞解。點明這是‘柳與蟬’的壹幅畫作。首先應探訪康熙朝的著名畫家,與曹寅同時代的有畫僧石濤等,擅長山水畫;而擅長花鳥魚蟲的,莫過於宮廷畫家蔣廷錫。此人生於康熙八年(1669),江蘇常熟人。字南沙、酉君、楊孫,號西谷,又號青桐居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進士,入翰林,官至大學士,工詩善書畫,曹寅不能不知。正是此公有畫名曰《柳蟬圖》,絹本設色(‘畫嬋娟’可猜成‘畫蟬於絹’),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畫面為自左向右延伸之柳樹,繪有雙蟬,其中壹蟬,身體前傾,尾部上翹,作嘶鳴狀,應為雄蟬。‘團圓莫憶春香到’壹句,實指兩蟬相聚時,無需第三者春香(杜麗娘的丫鬟)的存在,諸如在畫面上添加壹只螳螂之類。此畫有作者自題詩,雲:‘變化工夫亦苦心,短長聲在綠楊林。秋風古岸斜陽裏,惟有寒蟬抱葉吟’。詩中的‘秋風’即謎面中的‘西風’,‘壹別西風又壹年’句,說的是:雖然‘寒蟬’暫時還在‘斜陽裏’‘抱葉吟’,隨著秋風(西風)漸涼,蟬將別(死)去。這壹別,此情此景只待來年了。

此謎若為無名氏所作的散謎,謎底僅猜為‘蟬’,也是可以的。若為曹寅所作,這謎底才是‘柳蟬’或《柳蟬圖》畫意。

10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