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後寫的詩有:《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
烏臺詩案這壹巨大打擊成為蘇軾壹生的轉折點。新黨們非要置蘇軾於死地不可,救援活動也在朝野同時展開。
不但與蘇軾政見相同的許多元老紛紛上書,連壹些變法派的有識之士也勸諫神宗不要殺蘇軾。
在大家努力下,這場詩案就因王安石“壹言而決”,蘇軾得到從輕發落,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
黃州團練副使壹職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而此時蘇軾經此壹役已變得心灰意冷。
蘇軾到任後,心情郁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作,以此來寄托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
公務之余,他帶領家人開墾城東的壹塊坡地,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便是蘇軾在這時起的。
擴展資料
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
烏臺詩案發生於元豐二年(1079年),時禦史何正臣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後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禦史李定曾也指出蘇軾四大可廢之罪。
這案件先由監察禦史告發,後在禦史臺獄受審。所謂“烏臺”,即禦史臺,因官署內遍植柏樹,又稱“柏臺”。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築巢,乃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