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女謠》
唐代:於鵠
巴女騎牛唱竹枝,藕絲菱葉傍江時。
不愁日暮還家錯,記得芭蕉出槿籬。
譯文:壹個巴地小女孩騎著牛兒,唱著竹枝詞,沿著處處盛開著荷花、鋪展菱葉的江岸,慢悠悠地回家。 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門,我知道我家門前有壹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籬笆。
2、《與小女》
唐代: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
壹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
譯文:她剛能聽懂大人的講話,就咿咿呀呀的學著說話了。因為愛玩小車就不肯去睡覺,因為衣服上少繡了朵金線花,就整個晚上哭鬧著不肯停歇。
3、《幼女詞》
唐代:施肩吾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譯文:小女孩方才到六歲,區分不了靈巧愚拙。黃昏她在正堂前面,學著大人膜拜新月。
4、《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代:盧摯
柳濛煙梨雪參差,犬吠柴荊,燕語茅茨。老瓦盆邊,田家翁媼,鬢發如絲。桑柘外秋千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轉眄移時,應嘆行人,馬上哦詩。
譯文:柳樹萌芽,像飄浮著壹層嫩綠色的輕煙。梨花似雪,參差地交雜在柳枝中間。柴門外狗兒在叫,茅屋頂上燕了呢喃。壹對白發的農家老夫妻正圍著老瓦盆飲酒用飯。
桑林外,壹位梳著雙丫髻的小姑娘頭上斜插著花枝在蕩秋千。她轉眼註視多時,大概是贊嘆我這個行路之人,坐在馬上吟哦篇。
5、《芄蘭》
先秦:佚名
芄蘭之支,童子佩觿。
雖則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芄蘭之葉,童子佩韘。
雖則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譯文:芄蘭莢實長在枝,有個童子已佩觽。雖然身上已佩觽,難道不能與我在壹起?看他壹本正經相啊,垂著腰帶顫晃晃啊。
芄蘭莢實連著葉,有個童子已戴決。雖然指上已戴決,難道不能與我再親熱?看他壹本正經相啊,垂著腰帶顫晃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