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高山的古詩

描寫高山的古詩

描寫高山的古詩:

1、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幹,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 —— 先秦·荀子《勸學》。

西邊坡上有壹樹,名叫射幹。不是它愛長個兒高,只因為它獨立高峰旁。

2、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 先秦·荀子《勸學》。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麽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麽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

3、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唐·李白《贈孟浩然》。

高山挺立在面前,只能仰望它的峻嶺雄姿;只在此拱手作揖,表達對高雅風度的景仰。

4、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 —— 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大雪紛飛揮馬驅進,大軍行動進入崇山峻嶺。

5、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嶽》

壹定要登上山的頂峰,俯瞰顯得小的群山。

高山古詩的意境:

1、雄渾壯闊:這種意境通常通過描寫高山的大氣磅礴、恢弘壯闊的景象來表現。如登鸛雀樓中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以及望嶽中的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2、孤獨寂寞:高山古詩中也有很多描寫孤獨寂寞的意境,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3、清新明快:有些高山古詩則表現出清新明快的意境,如贈孟浩然中的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4、懷古傷今:有些高山古詩則表達了詩人對歷史、對自然的懷古傷今之情,如登鸛雀樓中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