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代王維的《周莊河》。
原文:清風拂綠柳,白水映紅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
譯文:清風輕輕吹佛綠綠楊柳,清澈的湖水倒影艷紅的桃花。我們(詩人和友人)坐上小船在碧波上遊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遊覽壹樣”。
《周莊河》的詩名應為地名就是周莊,是壹座江南小鎮,有“中國第壹水鄉”之譽 ,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周莊鎮舊名貞豐裏,周莊地域春秋時期至漢代有“搖城”之說,相傳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播君封於此。西晉文學家張翰,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蒙等曾寓居周莊。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使其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壹層動感和音樂美,如“松含風裏聲,花對池中影”(《林園即事寄舍弟》)。
(《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有遠景近景,仰視俯視,冷色暖色,人聲水聲,把繪畫美、音樂美與詩歌美充分地結合起來。
王詩的畫境,具有清淡靜謐的人性特征。如《竹裏館》: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幽靜的竹林,皎潔的月光,讓詩人不禁豪氣大發,仰天長嘯,壹吐胸中郁悶。而千思萬緒,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韻的淡遠,是王維詩中畫境的靈魂。《鹿柴》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詩中著意描寫了作者獨處於空山深林,看到壹束夕陽的斜暉,透過密林的空隙。
灑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紛繁的自然景物中,詩人捕捉到最引人入勝的壹瞬間,有簡淡的筆墨,細致入微地給出壹幅寂靜幽清的畫卷,意趣悠遠,令人神往。
擴展資料王維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出身河東王氏,祖籍山西祁縣。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禦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官拜吏部郎中、給事中。
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接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
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