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難忘“雙搶”

難忘“雙搶”

戴建東

熱浪滾滾,又是壹年“雙搶”季。

天剛朦朦亮,農田裏便依稀有了農人勞作的身影。“雙搶”時節,季節不等人,搶收搶種似乎是常規狀態,容不得半點疏忽。對於農民來說,“雙搶”就是壹場戰鬥,與季節搶時間,與稻谷搶收獲,與秧苗搶插種,每壹個環節都是緊逼而上,不敢有絲毫懈怠。“有收沒收,是否過立秋。”壹句流傳很久的農諺,說明了季節搶種的重要性。

而今,農村“雙搶”的腳步逼近,曾經的艱難歲月便壹幕幕浮現在眼前。盡管我現在不再從事農業勞動了,但以前“雙搶”時的辛苦和勞累,卻依然歷歷在目,永遠不敢忘懷。

每天早上三四點鐘,我就隨父親趁著清晨的陰涼,到田頭割稻、拔秧,就連早飯都是母親送到田頭吃的。到了響午時分,驕陽高照,熱浪襲人,農人們便回家躲避正午的酷暑。歇息到下午三四點鐘,又下地或打稻、或插秧,壹直幹到晚上十點以後,才休工回家。

壹天勞累下來,整個人的骨子架都有散了的感覺,但田裏的稻子未割完,待插的秧苗沒插種,容不得我有半點歇息,第二天又硬著頭皮,拖著疲憊的雙腳,下地繼續勞作。

後來,我離開了農村到城裏上班,農業勞動便不再是我的主業。但我的根依然在鄉下,開始幾年,家中還經營著幾畝責任田,平日裏靠年過七旬的老父親照料。而我則把手中的筆當作扁擔,壹頭挑著責任田,壹頭挑著版面,肩負兩頭重任,盡管辛苦,但不敢有誤。

再後來,隨著農業勞作的疏遠,我也漸漸成了洗腳上岸的農民,少去了下田勞動的念想。倒是家中的老父親,退休十多年了,還依然保持著農民本色,對家中的幾畝責任田死盯著不放,春種秋收,毫不厭倦。

每當“雙搶”季節來臨,想著70多歲的老父親還要佝僂著背,彎腰在田裏割稻種田,而我卻穿著鞋襪坐在椅子上翹“二郎腿”,汗顏之情油然而生。於是,趁著“雙休日”,我還是會回老家“勞動改造”。

坐著早班車回家,早上7點沒到,我已從80裏外的城裏回到鄉下老家。母親看我回來,高興得跳了起來,忙說:“總算回來了,妳爸清早4點就到田裏拔秧種田了,到現在早飯還沒吃,妳回來得正好,趕緊給他帶點飯去,順便在田裏幫個忙,種兩棵秧。”我壹聽,提起飯罐就直奔田頭。

每年七月,熱浪襲人,正是農村“雙搶”時節,農民們忙著搶收搶種,田野裏碰到的同鄉,幾乎每個人都行色匆匆,既是面對面碰到了,也只是點個頭,算是打過招呼,根本沒時間多說兩句客套話。

我到了田間,田野裏已到處都是人群,農人們忙碌著割早稻,插晚稻。雙夏時節,農人們每天早出望啟明,晚工伴星光,人人都成了“兩頭烏”豬種。而壹般早工出門,基本上都是拔秧為主,壹個清早,要把壹天插的秧全部拔好。

種田時節,農人壹般中午不種田,因為正午時陽光太辣,容易燙傷秧苗,不易成活,只有下午或傍晚時才下田插秧。這情景,並不是農人偷賴,實在是農民愛惜莊稼秧苗的心,比愛惜自己的身體還要重要。因為,早上拔的秧苗,等到下午插秧,秧苗浸在水中久了,原發性根系就會長出,這時插進田裏,容易成活,再毒的日頭,也不會敗苗。

到了自家田頭,我看見老父親草帽也不戴,壹頭銀發在朝霞裏閃著光亮,躬彎著腰身在不停地拔秧。我鼻子壹酸,心裏怪怪的,想起這些年來,自己壹個大小夥子,不僅沒有給家裏幫上什麽忙,反倒累及老父親為我裏外張羅,實在是“罪過”。連忙招呼父親上岸吃早飯,自己則跳下田去“頂職”。

在農村中,拔秧雖然是個粗活,但十分講究技巧,不能光憑力氣。有些農村正勞力,在拔秧上,不壹定吃得消婦女。拔秧也是壹門技術活,會拔秧的人,拔出來的秧,根齊苗直,齊涮涮壹溜並排著,不顯零亂。而不會拔的人,拔起的秧苗,像狗扒貓挪,秧根高低不平,這樣的秧苗,到種田時,就忙壞了插秧人。壹般上插秧人種到這些秧苗,就要開始罵娘。

想起以前,我也是農村裏的正勞力,犁耙耕耖,四季農活,我是樣樣在行。但是沒有想到,我才離開農村幾年功夫,原先拿手的農活竟然有些生分了。拔秧時更是手忙腳亂,拔出的秧苗像是螞蟻上樹,高高低低,亂逢不堪。

我擡頭看看老父親拔的秧苗,秧根齊整如壹,擺放規範有序,壹時不由得羞愧難當,瞄眼看了壹下老父親,他正忙著吃早飯,無暇顧及,我便虛榮心起,把不齊的秧腳,向下壹並拉壹拉,想偽裝壹下,蒙混過關。

不料,低頭吃飯的父親頭也不擡,竟然開口了:“亂就亂了,不要去拉,妳壹拉,秧葉拉斷了,就不能成活了。”我壹時無語,只好低著頭老老實實幹活。

吃完飯,父親沒歇壹下,就忙著下田勞作。在父親身邊勞動,我還像個小學生壹樣。我偷偷瞄了壹眼父親拔秧的手勢,只見他不是像我兩手掌朝懷裏拔,而是用左手固定著,右手手掌向外摟秧,再將拔好的秧苗快速傳遞到左手,壹摟壹接,相互配合,速度很快,但不顯零亂,反正很有節奏感。拔足壹手秧苗後,用手掌壹攏,然後雙手扶著秧苗洗秧。

洗秧也有講究,不能在水中亂洗,亂洗的話,容易把本來整齊的秧苗搞亂。而是要雙手扶著秧苗,以左手用力,右手輕撫,雙手握緊秧身,在水中“五深壹淺”地抽洗,壹般連抽十來下,就能把秧苗根部的泥土洗凈,然後用備好的稻草縛秧。

縛秧也是個技術活,不會縛秧的人,縛起的秧,待種田裏,越拆越緊,很誤時間,而懂技巧的人,縛出的秧,用手壹拉稻草,就能解開,這中間就是要將秧苗的“頸部”用“活結”縛好,而不能縛成“死結”。

看似簡單的農活,真正講究起來,原來也有這麽多彎彎道,看來,社會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壹帆風順,要做好任何事情,都得講究規範和技能,否則,就連農活這樣粗弊的事都做不好。

拔了壹個上午,我發現父親身後已經排開壹溜整齊的秧苗,數數有幾百個“秧脖子”,而我三個小時下來,才拔了三四十個“秧脖子”。父親說:“差不多了,有妳這三四十個秧,下午這壹丘田大概也夠了,我們回家歇著吧,等下午太陽偏西後,再來種田。”

我壹聽到收工令,如遇大赦,連忙跑到田邊水溝裏洗去腳泥,套上鞋坐在樹蔭下剩涼。而父親嘴裏雖說收工,但手還沒有停下來,就在我洗腳上岸這檔子時間,又新拔了兩個“秧脖子”。

回家吃過午飯,夏日的太陽毒辣辣的照射著,父親吃過飯後,在家門口的林樹下,放壹張躺椅,美美地睡著了。我坐在樹蔭下,思緒萬千,為父親的壹輩子辛勞,也為農民生活的艱苦。

突然就想起唐代顏仁郁寫的壹首古詩:“ 半夜呼兒趁曉耕 ,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是啊,不經農田勞作,真的很難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含意。

下午三點鐘後,歇工的農民陸續下田勞動了,我也隨著父親來到田頭。這時,雖然太陽已經偏西,但余威猶在,赤腳走在滾燙的路面上,腳底板就鉆心的痛。

這時,田裏的水經過夏日的曝曬,水溫開始燙腳,沒下過田的人,壹時真的很難適應。我看父親下田時絲毫沒有猶豫,邁開腳步,蹭,蹭,蹭,就到了田中央,將早上拔好的秧苗拎到待種的田塊,壹只壹只扔好位置,就擺開架式開種。而我試探著用腳尖壹伸進水中,就燙得往回縮,不由得直咧嘴。正當應驗了農村壹句古話:雙夏種田,上面曬死,下面燙死。

種田既是力氣活,更是技術活。會種田的農人,雙腳插在水田中,二字排開後,壹般不太會移動方位,而是順著田邊走勢,彎腰姿態也不會改動,總是把持著壹種姿態。而不會種田的人,則雙腳在水田中亂踏,好比“水牛踏漿泥,雙腳沒停達”。父親在前,我緊跟在後,壹排插秧六株,然後按六株往後順延。

我雖然種田不怎地,但我在種田時,腦子幾乎沒停過轉動,壹會兒想到“壹把青秧趁手青,輕煙漠漠雨冥冥。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壹會兒又想到“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古人把如此辛苦的勞作,用這樣優美的詩句表達出來,也屬壹種超人境界了。特別是後壹首詩,禪語警句,發人深思。

這首插秧詩很有生活哲理,詩意告訴我們,從近處可以看到遠處,退步也可以當作進步。常人有壹種傾向:看高不看低,求遠不求近。而詩中所說的:“低頭便見水中天”,就是要我們虛懷若谷低下頭來,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壹般人總以為人生向前走,才是進步風光的,而這首詩卻告訴我們,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風光的。

古人說:“以退為進”,在功名富貴之前退讓壹步,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這種謙恭中的忍讓才是真正的進步。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沖,有的時候,若能退壹步思量,所謂“回頭是岸”,往往能有海闊天空的樂觀場面。人生事業,把穩正確的方向,不能壹味蠻幹下去,也要有勇於回頭的氣魄。

頭腦想開了,思路就跑遠了,而我種的秧苗沒什麽進展,父親壹畦種下來,我還停留在開頭部位,而且種下和稻苗也是東倒西歪,不成行規。而且種田這活兒真是累人,彎了半小時腰,就痛得直不起來,每種壹株,腰都要酸痛的難忍。

種了壹會兒,我就覺得苦不堪言。剛壹直起腰想歇壹下,發現種完壹畦秧的父親又在我前面開種第二畦了。

我生怕被父親趕上吃“包子”。因為,在農村有壹種說法,後面種田的人超過前面種田的人,就被包圍在中間,農村裏稱之為“吃包子”。而“吃包子”的人,在農村是擡不起頭的,是種田水平差,能力差,技術差的表現呢。而父親怕我疏於農事,毛手毛腳幹不好農活,還在後面不停地嘮叨:“腰桿兒彎正,禾苗插直,手臂不要靠在膝蓋上,雙腳不要亂踏……”

種了壹會兒,我累得喘氣都不均勻了,好不容易到了田邊,總算種完了壹畦田,也不管田埂上滿是泥巴,壹屁股坐下去喘著粗氣。擡頭壹看,父親第二畦田又種完了,我不好意思多歇,硬撐著又下田插秧……

太陽雖然偏西了,但余威還在,毒辣辣的陽光依然這樣刺眼。照在人背上,鉆人的痛。汗水早已浸濕了衣褲,粘在身上好不難受。忽然,我覺得“汗”竟然從鼻孔裏出來了,滴在田裏染紅了水。我大吃壹驚:“天哪,我竟然熱出鼻血來了!”父親見狀趕緊叫我到樹蔭下歇著:“唉,現在的年輕人哪,身子骨都懶了,壹點也不經事了。天熱,吃不消,妳就先回去歇著吧,剩下的田,我估摸著壹個人也能種完,我遲點收工就是了。”

望著父親蒼老的身影又置身於青翠的稻苗之間,我坐在樹蔭底下不知所措。此時,夕陽的余輝照耀著父親的身姿,古銅色的臉在陽光下更顯得黑紫發亮了。我不敢多歇,趕緊又下田插進秧來。

壹天的農民當下來,讓我品味了什麽叫艱辛。

後來,隨著土地流轉機制的推行,加上父母年紀增大,再也吃不消繁重的體力勞動,家裏的土地便轉包給了他人,土地上耕種的體驗就越來越少了。但“雙搶”大忙季節留給我們的苦難,永遠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