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據歷史記載所謂“溜酒”(即蒸餾酒),先秦時代尚未之有。有之,則自唐代始。法國《世界風俗·酒》載:“中國釀酒,遠在基督紀元前已知之;阿刺吉酒,紀元前八百年印度已有制者。”魏曹操禁酒,人竊飲之。稱清酒為聖人,濁酒為賢人。”其非蒸餾酒無疑。
在我國古代,由於歷史悠久,地域不壹,留傳下的蒸餾酒的名稱很多,但古代文獻中所說的”白酒"這壹名稱卻不是指蒸餾酒。前面已說過它是壹種釀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現代,才用白酒代表經蒸餾的酒。
擴展資料:
由於酵母菌在高濃度酒精下不能繼續發酵,因此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濃度般不會超過20%。采用蒸餾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質揮發性不同的特點,可以將易揮發的酒精(乙醇)蒸餾出來。
蒸餾出來的酒汽往往酒精含量較高,經冷凝、收集就成為濃度約為65% ~70%的蒸餾酒。所以,蒸餾器的采用是釀酒工業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而且蒸餾技術還可以用於其他行業,尤其是現代的石油工業廣泛使用蒸餾器,這些都為現代文明立下了汗馬功勞。
現在人們所熟悉的蒸餾酒分為“白酒”(古時也稱'燒酒”)、“白蘭地”、“威土忌”、“蘭姆酒”等。白酒是中國所特有的,壹般是糧食釀成後經蒸餾而成的。白蘭地是葡萄酒蒸餾而成的,威土忌是大麥等谷物發酵釀制後經蒸餾而成的,蘭姆酒則是甘蔗酒經蒸餾而成的。
發酵容器的多樣性也是造成燒酒香型各異的主要原因之壹。傳統的發酵容器分為陶缸和地窖兩大類型。陶缸還有地缸(將缸的大部分埋人地面之下)和壹般置放在室內的缸。自古以來,酒的發酵便離不開容器,黃酒發酵的容器多數為陶質容器,有的燒酒仍繼承陶質容器發酵的傳統。
如南方的燒酒發酵容器幾乎都是采用陶器,即使是糟燒酒,也是如此。但自從出現蒸餾酒後,這壹傳統觀念發生了變化,地窖這壹特殊的容器應運而生。所謂地窖發酵就是掘地為窖將原料堆積其中,讓其自然發酵。
百度百科-蒸餾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