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歷四年間,戎馬關山,殺氣猶盛;人物稀貧,家國離亂。時杜公少陵,自喻乾坤腐儒,懷詩人千年永寂之哀,辭白帝城,入洞庭湖,流落湘天楚地,寄居星沙孤舟,把卑濕之地暫作晚年棲惶之所。
於時於地,杜陵野老,親朋無壹字,老病無依歸。朝登舊驛之樓,扁舟之臨風浪;夜醉潭州古酒,唯傷凡馬之亂江湖;落花時節,重逢故都舊友;湘春故園,兩見客居新 燕;奔波嶽潭衡耒,放歌九十有四;終老異鄉而未返,寢於平江安定之野。憐矣!悲哉!
夫少陵壹生,未嘗壹日不以民瘼世亂為念,愁窮憂苦之詞,哀生憤世之語,直道當時,足為詩史。謂之忠君愛國,每飯未忘;傷世憂民,畢生不改;德高行範,奉為詩聖。
越壹千二百餘年,長沙市府揚古風幽情,乃於湘江風光帶上杜公舊遊之地,聚今日之良才,仿盛唐之舊制,構築杜甫江閣。觀之:閣高樓重,影織遙帆;飛檐走龍,櫛比鱗次;雕梁畫棟,耀眼流金;詩賦書畫,豪氣大觀。實紀念之勝地,輝增前賢;遊覽之美景,澤被後世。往者留芳,來者同行。
今江閣既成,主事者囑余為文以紀之也。時二○○五年九月文選德撰
茲將《杜甫江閣記》壹文中所用史實典故疏註如下,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1.唐大歷四年:即公元679年。
2.戎馬關山,殺氣猶盛;人物稀貧,家國離亂:《北風》詩:“十年殺氣盛,六合人煙稀。”又《登嶽陽樓》詩:“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3.乾坤腐儒:《江漢》詩:“江漢思歸客,乾坤壹腐儒。”
4.寄居星沙孤舟,把卑濕之地暫作晚年棲惶之所:大歷三年(公元768年)春,杜甫由四川白帝城(今重慶奉節)放船東下,是年三月抵達江陵,入秋後移居公安,不久又移舟南下,於是年底到達嶽陽,原準備由嶽陽出發到衡山去遊覽南嶽,再到衡州去投奔舊友韋之晉(當時韋之晉任衡州刺史)。韋之晉適在此時改任潭州刺史,由衡陽遷往長沙,杜甫在衡陽稍停即回舟北上,於當年夏末復到長沙,而韋之晉已於四月到達潭州上任後不久即死去,杜甫無所歸依,生活陷入危機之中。夏天即移居江上舟中,除偶然入城之外,壹直在舟中居住到次年(大歷五年)初夏。
5.杜陵野老:原為杜甫之自稱,後人亦以此稱之。《投簡成、華兩縣諸子》詩:“長安苦寒誰獨悲,杜陵野老骨欲折。”
6.親朋無壹字,老病無依歸:《登嶽陽樓》詩:“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7.朝登舊驛之樓:《重送劉十弟判官》詩:“他日臨江待,長沙舊驛樓。”
8.夜醉潭州古酒:《發潭州》詩:“夜醉長沙酒,曉行湘水春。”
9.唯傷凡馬之亂江湖:《惜別行送劉仆射判官》詩:“江湖凡馬多憔悴,衣冠往往乘蹇驢。”杜甫詩中多處用“凡馬”,或喻庸材,或喻下吏。此處意指庸材奸吏。
10.落花時節,重逢故都舊友:《江南逢李龜年》詩:“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李龜年為唐玄宗時長安著名歌手,曾與杜甫相識。安史之亂後,李流落江南,杜甫於大歷四年秋在長沙與李重逢。
11.湘春故園,兩見客居新燕:《燕子來舟中作》詩:“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舊入故園嘗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12.奔波嶽潭衡耒,放歌九十有四:杜甫在湖湘境內曾輾轉於嶽陽、潭州(即長沙)、衡陽、耒陽,所作詩篇,今存者***94首。
13.終老異鄉而未返,寢於平江安定之野: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四月,湖南兵馬使臧玠發動軍事叛變,殺死潭州刺史兼湖南都團練觀察使崔瓘,潭州大亂,杜甫乘舟避亂,逃出潭州,前往衡州。他計劃南下郴州,投奔舅父崔偉(當時崔在郴州任錄事參軍),因在郴州遇到江水大漲,他無法登岸,只好掉船南返,回經衡陽北上(當時在郴州的崔偉不知杜甫已離開郴州,以為他溺水而亡,故在郴州為其修墓,並有杜甫飽食牛肉而身亡之傳說。實際郴州之墓為壹空墳)。原準備北上漢陽,沿漢水回長安,但因生活極度貧困,加上身患重疾,終於在湘江舟中長逝,時在大歷五年冬天。享年59歲。葬於今平江縣安定鎮小田村(舊名中縣坪)。
14.直道當時:元好問《酬孝甫見贈》十絕句評論杜甫說:“憐渠直道當時語,不著心源傍古人。”
15.詩史:宋陳巖肖《庚溪詩話》雲:“杜少陵子美詩,多記當時事,皆有依據,古號‘詩史’”,後人遂常稱杜甫詩為“詩史”。
16.忠君愛國,每飯未忘:前人稱杜甫“每飯不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