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梅堯臣《銀杏秋》之壹
百歲皤根地,雙陰凈梵居。
淩雲枝已密,似踐葉非疏。
2、梅堯臣《銀杏秋》之二
北人見鴨腳,南人見胡桃;識內不識外,疑若橡栗韜;鴨腳類綠李,其名因葉高。
吾鄉宣城郡,多以此為勞;種樹三十年,結子防山;剝核手無膚,特置宮省曹。
今喜生都下,薦酒壓葡萄;初聞帝苑誇,又復主第褒;累累誰采綴,玉碗上金整。
金整文章字,分贈我已叨;豈無異鄉感,感此微物遭;壹世走塵上,鬢顛得霜毛。
魏帝迷遠圖,於吾求鴨腳;乃為吳人料,重玩誌已愜;江南有佳木,修聳入天插。
葉如欄邊跡,子剝杏中甲;持之奉漢宮,百果不相壓;非甘復非酸,淡苦眾所押。
千裏兢齊貢,何異貴爭婕;百歲罐根地,雙陰凈梵居;淩雲枝已密,似蹲葉非疏。
高林似吳鴨,滿樹璞鋪鋪;結子繁黃李,炮仁瑩翠珠;神農本草闕,夏禹貢書無。
遂壓葡萄貴,秋來遍上都。
3、史樸《十三銀杏》
五峰高峙瑞去深,秦寺雲昌歷宋金。
代出名僧存梵塔,名殊常寺號禪林。
巖稱虎嘯馴何跡,石出雞鳴叩有音。
古柏高枝銀杏實,幾千年物到而今。
4、陳全國《古銀杏》之二
驀看銀杏樹參天,閱盡滄桑不計年。
漢柏秦松皆後輩,根蟠古佛未生前。
5、陳全國《古銀杏》之壹
大樹龍盤會魯侯,煙去如蓋籠浮丘。
形分瓣瓣蓮花座,質此層層螺警頭。
史載皇王已廿代,人經仙釋幾分流。
看來今古皆成幻,獨子長生伴客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