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菊花詩句名句壹瞥
⑴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菊花》)
⑵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 (黃巢《題菊花》)
⑶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菊花》)
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鄭谷《菊》)
⑸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壹日花。 (範曾大《重陽後菊花三首》)
⑹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後,勢利交親不到門。 (範曾大《重陽後菊花三首》)
⑺ 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風。
不須牽引淵明此,隨分籬邊要幾叢。 (劉克莊《菊》)
⑻ 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鄭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階砌,檐深承露難。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陳佩《瘦菊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由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朱淑真《黃花》)
陶淵明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鄭板橋在《畫菊與某官留別》中寫道:“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壹杯”是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心境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寫下了“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
唐代詩人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劉禹錫
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裝。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搖羽扇,含露滴瓊漿。高艷遮銀井,繁枝覆象床。
桂叢慚並發,梅蕊妒先芳。壹人瑤華詠,從此播樂章。
菊
袁崧
靈菊植幽崖,擢穎淩寒飆。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
2. 請問古文中“花”和“華”是通假字麽我覺得是通假字.華 huā 名 會意.從芔,從芌(xū).“華”的本字,上面是“垂”字,象花葉下垂形.本義:花通“花”,花朵〖flower〗 華,榮也.——《說文》 木謂之華,草謂之榮.——《爾雅·釋草》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周南·桃夭》 焜黃華葉衰.——《樂府詩集·長歌行》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又如:華英(指花);華葉(花與葉);華勝(花勝.古代婦女的壹種花形首飾);華實(花和果實;亦指開花結果) 輕浮柔弱如花的脈象〖flowerpulse〗 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素問》.王冰註:“謂似華虛弱,不可正取也.”。
3. 古文裏是花的意思的字牡丹:被稱為“花中之王”,雅稱“貴客”,還有稱是“國色天香”、“百兩金”、“木芍
藥”、“富貴者”。
蓮花:是花中“高尚君子”。美稱“花君子”,雅稱“凈客”,別稱“水華”、“水旦”、
“水蘇”、“澤芝”、,還有稱“君子者”。
蘭花:“美稱”空谷佳人”,雅稱“幽客”。其他有稱之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
第壹香”、“空谷幽蘭”、“話中君子”。梅、蘭、竹、菊***稱花中“四君子”。
月季花:歷來被稱為“人間不老春”。她的美稱為“月月紅”、“四季花”、長壽花“、”
鬥雪紅”。
菊花:別稱:“黃花”,雅稱“壽客”。還有稱“隱逸者”,與蘭花、水仙、菖蒲稱“花
草雅”。
梅花:雅稱“清客”。它和松、竹合稱“歲寒三友”,與山茶、水仙、迎春合稱“花中
四友”。
杜鵑花:雅稱“山客”與山茶花、仙客來、石臘紅、吊鐘海棠稱“盆花五姐妹“。
4. 有關於花的文言文(絕對不要古詩詞1.蘭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蓋在有無近遠續斷之間,純以情韻勝。氳氳無所②,故稱瑞③耳。體彩④,而不極於色,令人覽之有餘,而名之不可;即善繪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者耶? (選自張大復《梅花草堂集》)
[註釋]①取:這裏是嗅取(蘭的香味)。②氳氳(yūnyūn)無所:彌漫飄忽,沒有壹定的地方。③瑞:吉,善。④兼彩:兼有各種顏色。
2.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如有疑問,可以討論,祝妳天天向上哦~
5.回答人的補充 2009-10-21 17:45 雜談之梅語古之有雲:“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然,其亦所漏之花也.愛菊者其必有義憤填膺之念,然則無所憤發之者.所欲為者,大有隱逸於世,實則對世俗之不公,懷才之不遇之費神也,尚欲求保其全之意,遂取隱之者也.愛牡丹者,其乃實與世俗之念同步也,不足以評之也.愛蓮之人,雖潔身自好,然則有憤世嫉俗,然亦無奈之嫌也,何贊之有哉?瞎寫的,難登大雅,請見諒!然則世間何為聖者哉?予以為當取之者,非梅不可為也.堅毅者有雲:“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其取梅之堅韌之魄而學之,雖身處艱難困境,亦憤發不息,苦中取樂.何不為哉?取其桀驁不群者亦有之也:“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壹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雖不融於世,然亦心存乾坤萬裏之意,於蓮之較者,更勝之壹籌也! 且梅亦為百花之先於世,“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試觀群芳者,何之有為哉?有花然則不華也,散香亦未濃郁之使人厭之也,故爾憐之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回答人的補充 2009-10-21 17:57 題目我覺得不是很好,內容也是我瞎湊乎的,妳可別當真哦,只可以借鑒就好了.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0-21 18:27 又改了壹下,妳看看怎麽樣?(題目)雜談之梅語(第壹節) 古之有雲:“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然,予以為其亦所漏之花也.(第二節) 愛菊者,其必有義憤填膺之念,然則無所憤發之所矣.所欲為者,莫過於隱逸於世,此誠為對,懷才之不遇,世俗之不公之費神也,尚欲求明哲保身之念,遂取菊之意以喻己之隱逸之念也.(第三節) 愛牡丹者,乃與世俗之念同步也,何足評之也.( 第四節) 愛蓮之人,雖有潔身自好之喻,然亦可謂有憤世嫉俗之嫌,誠則無奈之心者為,何贊之有哉?(第五節) 然則世間何為聖者哉?予以為當取之者,非梅不可為矣.(第六節)尚堅毅者之有雲:“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時”.第七節) 其取梅之堅韌之魄而學之,雖身處艱難困境,亦憤發不息,苦中取樂.何不為之而贊哉?(第八節)取其桀驁不群且心懷天下者亦有之也:“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壹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雖不融於世,然亦心存乾坤萬裏之意,蓮之較者,猶更勝之壹籌之胸懷也! (第九節)且梅亦為百花之先而於世矣.“從來不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試觀群芳者,何之有為哉?(第十節) 雖有花者,然則不華也,雖亦散香也,亦未濃郁至使人厭之也,故爾憐之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6. 有關花的古文定義草木之葩也-康熙字典。
在線康熙字典(?)解釋
花:
申集上艹字部 康熙筆劃:10 部外筆劃:4
〔古文〕蘤唐韻集韻正韻呼瓜切,音嘩。正字通草木之葩也。歐陽修·花品序洛陽人稱花曰某花某花,稱牡丹則直曰花。 又地名。廣州誌南海縣有花田。 又姓。唐有花驚定。杜甫詩成都猛將有花卿。通誌·氏族略宋有尚書郞花尹。 又韻補音訶。棗據詩延首觀神州,廻晴盻曲阿。芳林挺修幹,壹歲再三花。 說文本作華。榮也。從艹,鄭氏曰:,象華葉垂敷之形,虧象蔕萼也。唐韻古音按花字,自南北朝以上不見於書,晉以下書中閑用花字,或是後人攺易。唯《後漢書·李諧·述身賦》曰: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花。又雲:肆雕章之腴旨,咀文藝之英華。花字與華用。而五經、諸子、楚辭、先秦、兩漢之書,皆古文相傳,凡華字未有攺為花者。考太武帝始光二年三月初造新字千余,頒之遠近,以為楷式,如花字之比,得非造於魏晉以下之新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