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曰: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
老子告誡人們,依照天下大道的規律,無論妳是何等地位,妳的實力有多強,都不應當為了得到天下而擅自實施侵略。
因為 “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兇年” 。
天下萬物都在好與壞之間循環著,依照佛家的觀點來講這叫因果。
如果仗著自己的實力強大發動侵略,大軍經過的地方必定荊棘叢生,侵略之後也必定會遭遇災荒或是瘟疫。
妳通過侵略獲得的利益,必定是要還回去的,這就是天道的法則。
這個法則古今東西有無數的案例,例如古代春秋霸主們的興起與衰亡,歷朝歷代的不斷更替,甚至是近代法西斯的失敗等等。
所以老子說: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壹個真正高明的領導者,絕對不會依仗自己的強大,去侵略和搶奪別人。
而是心存大善,去幫助別人,造福全人類,實現天下***贏。
之後老子說: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這裏的“果”指成功。
老子說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成功之後不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不會自我誇贊,更不會產生驕傲的心理。
他們的成功都是在壹定的形勢之下,順應“道”的趨勢不得已而成就的,因此他們也絕對不會依仗自己的成功而有更多的索取。
這個道理其實無論是政治哲學,還是為人處世都是適用的。
比如漢代有壹個比較悲劇的厲害人物,叫李廣。
也就是那首著名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所說的“飛將軍”。
李廣是秦代名將李信的後人,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所帶領的部隊戰鬥力極強。
他早年任驍騎將軍,後任右北平郡守,曾打得匈奴多年不敢來犯,實可謂戎馬壹生,戰功顯赫。
但李廣雖帶兵打仗是壹把好手,卻缺乏功遂身退的天道智慧。
在元狩四年年,大將軍衛青與霍去病對匈奴發動漠北戰爭,年過六旬的李廣要求壹同出戰。
漢武帝念李廣年老,本不願讓他出征,但後來經不起李廣反復請求,便答應讓李廣擔任了衛青大軍的前將軍。
出征前他還是放心不下,便私下叮囑衛青,李廣年歲已大,不可再派他直面迎擊匈奴,否則恐有不詳。
出塞後衛青得知了單於駐地,決定親帶精兵追逐單於,讓李廣和右將軍隊伍合並,從東路出擊。
但李廣堅持認為自己是前將軍,應當由自己帶兵去追擊單於。衛青謹記漢武帝囑咐,拒絕了李廣的要求。
李廣因此心中充滿怨氣,不與衛青辭別就走了。後來李廣與右軍會合,從東路出發。
結果恰逢東路難行,又沒有向導指引,李廣的部隊迷失了道路,沒有能及時與衛青會和,匈奴單於也逃掉了。
後來衛青找到了李廣的部隊,並派人給李廣送了幹糧和酒,順便詢問迷路情況以上報漢武帝。
但李廣心中懊惱不已,不答復衛青。
衛青急於給漢武帝上報軍情,便又派人急令李廣的手下前去受審對質,李廣萬念俱灰說道:“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然後揮刀自刎,壹代名將就如此落幕。
後司馬遷評價李廣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廣本是壹代名將、民族英雄,就因自己晚年的壹次執著,最終以如此悲慘的結局落幕,實在令人惋惜。
他的經歷恰恰應了老子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的道理。
“物壯則老”就是事物過於強大了便要衰退下去了,因為過於強大是“不道”,就是違反了這個天道的法則。
所以人生在世當懂得進退有度的道理,成就夠高、功勞夠大的時候,絕不可自命不凡、自誇自擂,或是驕傲自大,如此便勢必要走上衰退的道路。
這是老子告訴我們的人生大忌,也是天道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