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是壹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壹種抒情方式。例如孟郊的《登科後》:
登科後
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誇,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壹日看盡長安花。
詩人孟郊40歲及第,他自以為從此便可以別開生面,龍騰虎躍,大展鴻圖了,滿心按捺不住得意驚喜之情,便寫下了這首詩。詩壹開頭便直抒胸臆,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限拘謹再不值壹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郁結的悶氣正如風吹雲散,心中真有說不出的暢快。加上後兩句的間接抒情,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又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泣下!
全篇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
二、借景抒情
作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予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抒情。如杜甫的《絕句》: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全詩抒發了羈旅異鄉的感慨。此詩的藝術特點是以樂景寫哀情,惟其極言春光融洽,才能對照出詩人歸心殷切。它並沒有讓思歸的感傷從景象中直接透露出來,而是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鄉思之深厚,別具韻致。又如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這是壹首寫景詩。此詩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特征,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繪得生機盎然,恰倒好處。它的妙處,不在於窮形盡相的工筆描繪,而在於即景寓情,寫出了自然之美所給予人的集中而飽滿的感受。
三、借物抒情
詩人常用壹種移情的手法,將主觀感情外化到客觀事物上。如杜牧的《贈別》:
贈別
杜牧
多情卻似總無情,
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這是壹首抒寫詩人對妙齡歌女留戀惜別之情的詩,本詩雖寫離愁,卻不用“悲”、“愁”等字,而是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上那燃燒的蠟燭,借助此形象來抒發個人的留戀惜別之情。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公的離別而傷心。其間暗含的擬人手法,則更是巧妙傳神。又如王維的《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與壹個淒美的故事有關。傳說古代有壹位女子,因丈夫死在外地,自己就哭死在壹棵樹下,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把紅豆稱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
古典詩歌中的有些事物在表情達意上因歷代相沿,以致形成壹些“套路”,主要可分為兩類:
(1)寫送別和離愁所借之有:柳(楊柳、折柳)、梅、草(芳草、青草)、殘月、煙波、長亭、短亭、關山、玉關等。如: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範仲淹《蘇幕遮》)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菩薩蠻》)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
(2)寫羈旅、愁緒所借之物有:寒蟬、西風、歸雁、夕陽、殘照、斜陽、猿嘯、子規(杜鵑、杜宇、蜀鳥)、鷓鴣、笛、管等。如: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柳永《雨霖玲》)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難》)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
四、借事抒情
有兩類:壹類是敘事性作品,如杜甫的《兵車行》、白居易的《賣炭翁》等;壹類是抒情性作品中通過人的行為舉止來抒情,如張籍的《秋思》: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首詩借日常生活中壹個富於包蘊的片段——寄家書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壹、二兩句說自己要寫壹封家書,心裏湧起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道不盡的話,而壹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三、四句剪取了家書要發時的壹個細節:書成封就之際,似乎已經言盡,但當捎信人要上路時,卻又生怕剛才由於匆忙能夠而漏寫了什麽重要內容,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兩句於敘事之中,傳達出了真切細膩的思鄉之情,真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其他如: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王昌齡《閨怨》)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遠,歸思難收。(柳永《八聲甘州》)
昨夜西風雕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五、寓情於景(或物)
“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金陵野錄》),古詩詞中不乏這類化景物為情思,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佳作。如王之煥的《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清人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分。神於詩者,妙合無垠。”用這句話評《涼州詞》是再恰當不過了。
六、托物言誌
作者借助某中事物的特點,融入自己的主觀感情,表達自己的誌向抱負。如陸遊的《蔔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壹任窮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作者借梅花表現自己不與阿諛逢迎之徒為伍,不畏讒言,不怕摧殘,堅貞自守的高潔品格。
七、借古諷今
這是詠史詩中常見的表現手法,借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方面的經驗或教訓,作為現實社會某方面的鑒戒。如劉禹錫的《臺城》:
臺城六代競繁華,結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壹曲後庭花。
全詩以臺城這壹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為題,描寫了六朝帝王縱情作樂的荒淫生活,和野草叢生的淒涼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把嚴肅的歷史教訓化作了觸目驚心的具體形象,寄托了吊古傷今的無限感慨。
八、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來抒發自己的感情,諷刺時事,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壹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此詞用了五個典故,通過歷史事實很好的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