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詩:
1、《蕭紅墓畔口占》1942年1月20日,蕭紅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25日,葬於淺水灣麗都酒店海邊。當年11月,戴望舒與好友葉靈鳳壹起第壹次拜謁蕭紅墓,攝有照片,“口占”初稿當即在此時吟就。
本詩是哀悼友人之作,題旨多見,難得的是作者將這樣壹首四行短詩寫得充滿蘊涵。詩的頭壹句,強調“六小時”和“長途”,是寫實,更隱指詩人對已故者友誼的深厚和誠摯。
“長夜漫漫”可以讀出漫漫艱辛、人生長路之意。臧棣說《蕭紅墓畔口占》是“壹首偉大的詩”,“在新詩史上,十行以內的詩中,沒有壹首能和它媲美”。
2、《煩憂》這是壹首愛情詩,但“愛”字在全詩中卻始終未直接出現,而只是用“不敢說出妳的名字”的委婉表達,含蓄地暗示出來。含蓄之美,是這首小詩的另壹個突出特點了。
本詩***有兩段,其實只有四個詩句,只不過在前後兩段中,四個詩句排列順序正好相反。在這樣壹種顛倒的重復之中,既強化了詩歌的主旨,又形成回環往復的音樂效果。這是這首詩突出的特點。
3、《贈克木》電影《壹代宗師》裏有壹段話,形容習武的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戴望舒這首詩也是有如此浩蕩的境界,“看天,看星,看月,看太陽。也看山,看水,看雲,看風,看春夏秋冬之不同”從而悟到宇宙的無限和人類的渺小,寫的實在美極了。
4、《尋夢者》戴望舒是壹個“尋夢者”。詩裏金色的貝,貝裏桃色的珠子,象征著夢壹樣的理想。這種夢,是對人生的壹種永恒的誘惑,他是非常難於獲得的,或者說幾乎無法獲得。
5、《雨巷》最能夠體現戴望舒詩歌的特點的就是《雨巷》。夢,那種美麗、芬芳而哀怨的姑娘,它充滿著魅力和誘惑,卻難以尋求,詩人所擅長的就是對這種美麗的憂郁夢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