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菜不勝枚舉,有名的也非常多,聊舉數例說明:
神仙鴨子
這是孔府的壹個傳統名菜,相傳始於孔子七十四代孫孔繁坡時期,在孔繁坡任山西同州知府時,府內廚師以鴨子出骨,加調料入碗加蓋,上籠蒸制而成,肉質酥爛,香氣濃郁,滋味鮮美,孔繁坡品嘗後,覺得此菜制法與眾不同,上籠蒸制以點香三炷燒盡為度,滋味鮃美美勝於它菜,故取名為神仙鴨子。佛跳墻
福建名菜,現已成為閩菜中居首位的傳統名菜,閩菜中的佛跳墻是由海參,鮑魚,幹貝,魚翅,雞,豬蹄筋,羊肘,鴿蛋等18種原料用酒壇煨制而成。特點是味道鮮醇,質地軟嫩,入口即化,食後余香顯著。
清代,福州官錢局宴請布政使周蓮,席間壹道菜是用幾種海產品及雞,鴨,羊肘,蹄爪,鴿蛋等煨制而成,極為可口。周蓮命衙廚鄭春發學習仿制,鄭登門求教後,並改進工藝,多用海鮮,使此菜愈加鮮美。後來鄭春發辭去衙,開辦聚春園菜館,在壹次文人聚會時送上此菜,初名福壽全,乍壹啟封,濃香奪壇而出,食者紛紛叫好,有人即興賦詩雲。“壇啟葷菜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遂由眾人公議將此菜改名佛跳墻。百余年來風靡省內外,享譽港澳。
麻婆豆腐 四川傳統名菜,始創於清同冶初年,當時成都北郊萬福橋有壹陳興盛飯鋪,主廚掌竈的是店主陳春富之妻陳劉氏。她用鮮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醬等燒制而成。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燙、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歡迎,人們越吃越上癮,名聲漸傳開,因她臉上有幾顆麻子,故傳稱為麻婆豆腐。從此名揚全國。
叫化雞 江蘇常熟名菜,又稱黃泥煨雞。相傳明末清初時,常熟虞山麓有壹叫化偶得壹雞,苦無炊具、調料,無奈,宰殺去臟後,帶毛塗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後敲去泥殼,雞毛隨殼而脫,香氣四溢。適逢隱居在虞山的大學士錢牧齋路過,試嘗,覺其味獨特,歸家命其家人稍加調味如法炮制,更感鮮美。此後,遂成為名菜,並壹直流傳至今。
回鍋肉
四川名菜,又稱熬鍋肉,傳說這道菜是從前四川人初壹、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當家菜。當時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時成都有位姓淩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隱家居,潛心研究烹飪。他將原煮後炒的回鍋肉改為先將豬肉去腥碼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後再煎炒成菜。因為早蒸至熟,減少了可溶性蛋白質的損失,保持了肉質的濃郁鮮香,原味不失,色澤紅亮。自此,名噪錦城的早蒸回鍋肉便流傳開來。
白煮肉 北京傳統名菜,此菜創始於明末的滿族,約有 300多年歷史,清入關後從宮中傳入民間。北京“砂鍋居”飯莊制作此菜最為著名。傳說,清乾隆六年(1741),砂鍋居初建時,用壹口直徑 133厘米的大砂鍋煮肉,每天只進壹口豬,以出售白肉為主,由於生意興隆,午前便賣完,摘掉幌子,午後歇業,於是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壹句歇後語:“砂鍋居的幌子——過午不候”。
開水白菜
四川傳統名菜。“開水白菜”原系川菜名廚黃敬臨在清宮禦膳房時創制。後來黃敬臨將此菜制法帶回四川,廣為流傳。30多年前,川菜大師羅國榮調來北京飯店掌廚,又將“開水白菜”的烹調技術帶回北京,從而成為北京飯店高檔筵席上的壹味佳肴,“開水白菜”烹制不易,其關鍵在於吊湯,湯要味濃而清,清如開水壹般,成菜乍看如清水泡著幾棵白菜心,壹星油花也不見,但吃在嘴裏,卻清香爽口東安子雞
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客商趕路,入夜饑餓,在路邊小飯店用餐。店主老嫗因無菜可供,捉來童子雞現殺現烹。那子雞經過蔥、姜、蒜、辣調味,香油爆炒,再噴以酒、醋、鹽燜燒,紅油油、亮閃閃,鮮香軟嫩。客人吃得贊不絕口,到處宣傳此菜絕妙。從此小店專營此菜,名噪遠近,競傳千年,成為湖南名菜。,鮮美異常。
西湖蒓菜湯
據《晉書.張翰傳》:張翰在洛陽做官,“秋風起,乃思吳中菇菜、蒓羹、鱸魚膾”,又曰:“人生貴適誌,何能羈宦數千裏,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後人稱思鄉之情為“蒓鱸之思”,可見蒓菜之迷人。蒓菜與雞絲、火腿同烹,碧翠鮮醇,清洌爽口。乾隆遊江南,也必嘗蒓菜湯,有“花滿蘇堤抑滿煙,采蒓時值艷陽天”之誦。 沛公狗肉
漢高祖劉邦在家鄉沛縣嗜食狗肉,故此得名。以狗肉、甲魚與酒、蔥、姜、硝腌漬後,加酒、糖、鹽、醬油、八角、花椒及水燜制,狗肉酥爛腴香,甲魚軟嫩鮮美。此菜至今仍是徐州地區的名饌。
奶汁肥王魚 肥王魚又稱淮王魚、回王魚,國內罕見,產於安徵鳳臺縣境內峽山口壹帶數十裏長的水域裏,為魚中上品。西漢淮南王劉安喜食肥王魚,壹次劉宴眾大臣,因人多魚少,廚師以其它魚混充,被劉安識破,大發雷霆:“吾壹日不能無肥王,”可見肥王魚受寵之程度了。後此菜流入蚌埠、合肥壹帶民間,並以奶汁雞湯煨煮,成為徽菜壹絕。龍井蝦仁
傳說,龍井蝦仁與乾隆皇帝有關。壹次乾隆下江南遊杭州,他身著便服,遨遊西湖。時值清明,當他來到龍井茶鄉時,天忽下大雨,只得就近在壹位村姑家避雨,村姑好客,讓坐泡茶。茶用新采的龍井,炭火燒制的山泉所沏,乾隆飲到如此香馥味醇的好茶,喜出望外,便想要帶壹點回去品嘗,可又不好開口,更不願暴露身份,便趁村姑不註意,抓了壹把,藏於便服內的龍袍裏。待雨過天晴告別村姑,繼續遊山玩水,直到日落,口渴腸饑,在西湖邊壹家小酒肆入座,點了幾個菜,其中壹只是炒蝦仁。點好菜後他忽然想起帶來的龍井茶葉,便想泡來解渴。於是他壹邊叫店小二,壹邊撩起便服取茶。小二接茶時見乾隆的龍袍,嚇了壹跳,趕緊跑進廚房面告掌勺的店主。店主正在炒蝦仁,壹聽聖上駕到,極為恐慌,忙中出錯,竟將小二拿進來的龍井茶葉當蔥段撒在炒好的蝦仁中。誰知這盤菜端到幹隆面前,清香撲鼻,嘗了壹口,頓覺鮮嫩可口,再看盤中之菜,只見龍井翠綠欲滴,蝦仁白嫩晶瑩,禁不住連聲稱贊,“好菜!好菜!”
從此這盤忙中出錯的菜,經數代烹調高手不斷總結完善,正式定名為龍井蝦仁,成為聞名遐邇的美饌佳肴。
鼎湖上素 又稱鼎湖羅漢齋。用香菇、草菇、銀耳、榆耳、桂花耳、竹蓀、鮮蓮子、白菌、銀針(綠豆芽)、筍等,蒸、焯、炒、味而成。特點是色彩典雅,層次分明,鮮嫩滑爽,清香適口。廣東制作最為出名。
相傳位於今廣州西門中山六路的西園酒家,敬奉高僧佛院齋門的名菜是十八羅漢齋。有壹次,肇慶鼎湖山慶雲寺慶雲大師來廣州六榕寺,曾到西園酒家吃過羅漢齋,知道羅漢齋雖由竹蓀、發菜、冬菇、草菇、蘑菇、榆耳、銀耳、桂花耳、黃耳、湘蓮子、佛手果、炸面筋、筍肉、銀針、菜心等主料烹制而成,但質味欠佳,遂提出了與上述用料相似的材料,但烹制細節有所變更,試制後為西園廚師所采納,定名為鼎湖上素。
九轉大腸
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樓”首創,此樓燒制的大腸下料狠,用料全,先煮熟焯過,後炸,再燒,出勺入鍋反復多次,直到燒煨至熟。有壹次“九華樓”店主杜某請客,席間有壹道“燒大腸”,品味後客人們紛紛稱道,有說甜,有說酸,有說辣,有說鹹,座中有壹文人提議,為答謝主人之盛意,贈名為“九轉大腸”,贊美廚師技藝高超和制做此菜用料齊全、工序復雜,口味多變的特點。此菜色澤紅潤,大腸軟嫩,兼有酸、甜、香、辣、鹹五味,為山東的傳統風味菜。
八仙過海鬧羅漢
八仙過海鬧羅漢是孔府喜慶壽宴時的第壹道名菜,從漢初到清末,歷代的許多皇帝都親臨曲阜孔府祭祀孔子,其中乾隆皇帝就去過七次,至於達官顯貴、文人雅士前往朝拜者更為眾多,因而孔府設宴招待十分頻繁,孔宴聞名四海,八仙過海鬧羅漢,便是孔府名菜之壹,它選料齊全,制作精細,口味豐富,盛器別致,該菜取用魚翅、海參、鮑魚、魚骨、魚肚、蝦、雞、蘆筍、火腿等十幾種原料為主,以雞作為“羅漢”,其中八種主料為“八仙”,故名為八仙過海鬧羅漢此菜壹上席隨即開鑼唱戲,壹面品嘗美味,壹面聽戲,十分熱鬧。壹卵孵雙鳳
壹卵孵雙鳳又名西瓜雞,為孔府名廚首創,用西瓜制菜始於清宮,孔府此菜是用西瓜和雛雞加幹貝、口蘑等配料烹制而成,其口味清鮮,營養豐富,頗有特色,孔令貽品嘗後極為先贊賞,便問廚師此菜何名?廚師答西瓜雞,孔令貽認為該菜制法別致,滋味鮮美,但名稱不雅,後來他就將此菜更名為壹卵孵雙鳳,即以西瓜為卵,兩雞為鳳,從此該菜便成為孔府菜中的上品。
至於有關美食的詩詞,如果以詩人來舉例子:
蘇東坡:相傳與他有直接關系的名饌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玉糝”、“東坡腿”、“東坡芽膾”、“東坡墨鯉”、“東坡餅”、“東坡酥”、“東坡豆花”、“東坡肉”等等。《東坡集》載:“蜀人貴芹芽膾,雜鳩肉為之”。春鳩膾,就是芹菜炒斑鳩胸脯絲。後稱東坡春鳩膾。
蘇軾是喜歡羊湯的,為此他寫道:“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
他還專門寫了《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蘇東坡用其情有獨鐘的竹筍和豬肉壹起煮,在壹次美食派對上,蘇東坡信手寫下了壹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味美卻有毒的河豚也成為了他的常吃常新的美味,“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首逍遙自在的七言絕句,更是寫了春天的竹筍、肥鴨、野菜、河豚,真可謂是壹句壹美食。
“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生孫。我與何憎同壹飽,不知何苦食雞豚。”在他看來,這些蔬菜比那雞鴨魚肉還要味美。豐湖是蘇東坡最喜歡野炊的地方,他把這裏湖邊長生的藤菜比作杭州西湖的蒓菜:“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蒓羹”。
蘇東坡吃到了壹位老婦人做的環餅,不由得題詩道:“纖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寥寥28字,勾畫出環餅勻細、色鮮、酥脆的特點和形似美人環釧的形象。
"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飲不盡器,半酣味尤長”,“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蘇軾愛好品茗,詩作中也常見對茗茶的贊美,“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谷雨春”形容了杭州城外漫山遍野的茶園景色。“從來佳茗似佳人”更是與另壹首詩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被人們輯成了茶館茶莊的名聯。
蘇東坡的詩詞書稿,其中有很多與美食有關的佳文,《菜羹賦》、《食豬肉詩》、《豆粥》、《鯨魚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賦》。
2、陸遊。
“人間定無可意,怎換得玉膾絲蒓”的句子,這“玉膾”指的就是隋煬帝譽為“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膾”是切成薄的魚片;“齏”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醬菜,也引申為“細碎”。“金齏玉膾”就是以霜的後白色的鱸魚為主料,拌以切細了的色澤金黃的花葉菜。“絲蒓”則是用蒓花絲做成的蒓羹,也是吳地名菜。
“天上蘇陀供,懸知未易同”即是說自己用蔥油做成的面條是天上蘇陀(即酥)壹樣。
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戲作》的序言中記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藥、芋、菜菔雜為之,不施醢醬,山庖珍烹也。”並詩日:“老住湖邊壹把茅,時話村酒具山肴。年來傳得甜羹法,更為吳酸作解嘲。”
“東門買彘骨,醢醬點橙薤。蒸雞最知名,美不數魚鱉。”“彘”即“豬”,“彘骨”是豬排。排骨用加有橙薤等香料拌和的酸醬烹制或蘸美至極。此外在詩中稱道了四川的韭黃、粽子、甲魚羹等食品。
“霜余蔬甲淡中甜,春近錄苗嫩不蘞。采掇歸來便堪煮,半銖鹽酪不須添。”他總結了選取用蔬菜不要調味,吃起來也很新鮮。
“初遊唐安飯薏米,炊成不減雕胡美。大如莧實白如玉,滑欲流匙香滿屋”把大如莧實(雞頭肉)的薏米的白、滑、香的特點都寫得非常生動。
《食粥》:“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仙人名)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鱸肥菇脆調羹美,(麥喬)熟油新作餅香。自古達人輕富貴,倒緣鄉味憶回鄉。”
"色如玉版貓頭筍,味抵駝峰牛尾猩"。
"新津韭黃天下無,色如鵝黃三尺余,東門彘肉更奇絕,肥美不減胡羊酥"
“祖國山河無限好,家鄉父老不患貧。淡雲出岫刪發何日,也味爭如鄉味醇。”
"何時壹飽與子同,更煎士茗浮甘菊"
“山暖已無梅可折,江清獨有蟹堪持。”
3、杜甫。
《麗人行》中有"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饜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黃門飛鞚不動塵,禦廚絡繹送八珍"的詩句,即為"八珍" 。
"青青竹筍迎船出,白白紅魚入饌來"。
"蜀酒濃無敵,江魚美可求"。
"無聲細下飛碎雪","放箸未覺全盤空"描寫唐代廚師加工魚生的高超刀功和食客們爭食的熱烈場面。
"春日春盤細生菜"
"鮮鯽食絲膾,香芹碧澗羹"。
問答未及已 兒女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 新炊間黃梁(《贈衛八處士》)
甲第紛紛厭梁肉 廣文先生食不足(《醉酒歌》)
饔子左右揮雙刀 膾飛金盤白雪高 徐州禿尾不足憶 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壹 既飽歡娛亦蕭瑟(《觀打魚歌》)
4、鄭板橋不僅是有名的畫家,而且 對吃也有壹定的研究。
鄭板橋有"夜半酣酒江月下,美人纖手炙魚頭",
"揚州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
"惟有蒓鱸堪漫吃,下官亦為啖魚回"
"家家戶戶剝春筍"
"白菜青鹽糙米飯,瓦壺天水菊花茶"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壹杯無?
江上漁者 範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壹葉舟,出入風波裏。
惠州壹絕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
郊廟歌辭·五郊樂章·送神 祀遵五禮,時屬三秋。人懷肅敬,靈降禎休。奠歆旨酒,薦享珍羞。載張送樂,神其上遊。
陳嘉言 晦日重宴 高門引冠蓋,下客抱支離。綺席珍羞滿,文場翰藻摛。蓂華雕上月,柳色藹春池。日斜歸戚裏,連騎勒金羈。
姚合 宴光祿田卿宅 竹裏開華館,珍羞次第嘗。春風酒影動,晴日樂聲長。久坐難辭醉,衰年亦暫狂。殷勤還繼燭,永夕夢相妨。
李白 過汪氏別業二首 遊山誰可遊,子明與浮丘。疊嶺礙河漢,連峰橫鬥牛。汪生面北阜,池館清且幽。我來感意氣,捶炰列珍羞。掃石待歸月,開池漲寒流。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
李白 雜曲歌辭·行路難三首 金尊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岐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 行路難三首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治 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 龍樓光曙景,魯館啟朝扉。艷日濃妝影,低星降婺輝。玉庭浮瑞色,銀榜藻祥徽。雲轉花縈蓋,霞飄葉綴旗。雕軒回翠陌,寶駕歸丹殿。鳴珠佩曉衣,鏤璧輪開扇。華冠列綺筵,蘭醑申芳宴。環階鳳樂陳,玳席珍羞薦。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塵。歡凝歡懿戚,慶葉慶初姻。暑闌炎氣息,涼早吹疏頻。方期六合泰,***賞萬年春。
王建 留別舍弟 孤賤相長育,未曾為遠遊。誰不重歡愛,晨昏闕珍羞。出門念衣單,草木當窮秋。非疾有憂嘆,實為人子尤。世情本難合,對面隔山丘。況復幹戈地,懦夫何所投。與爾俱長成,尚為溝壑憂。豈非輕歲月,少小不勤修。從今解思量,勉力謀善猷。但得成爾身,衣食寧我求。固合受此訓,墮慢為身羞。歲暮當歸來,慎莫懷遠遊。
李夐 恒嶽晨望有懷 二儀均四序,五嶽分九州。靈造良難測,神功匪易酬。恒山北臨岱,秀崿東跨幽。澒洞鎮河朔,嵯峨冠嵩丘。禋祠彰舊典,壇廟列平疇。古樹侵雲密,飛泉界道流。從官叨佐理,銜命奉珍羞。薦玉申誠效,鏘金諒有由。郊原照初日,林薄委徂秋。塞近風聲厲,川長霧氣收。他鄉饒感激,歸望切祈求。景福如光願,私門當復侯。
唐彥謙 索蝦 姑孰多紫蝦,獨有湖陽優。出產在四時,極美宜於秋。雙箝鼓繁須,當頂抽長矛。鞠躬見湯王,封作朱衣侯。所以供盤餐,羅列同珍羞。蒜友日相親,瓜朋時與儔。既名釣詩釣,又作鉤詩鉤。於時同相訪,數日承款留。厭飲多美味,獨此心相投。別來歲雲久,馳想空悠悠。銜杯動遐思,口涎空流。封緘托雙鯉,於焉來遠求。慷慨胡隱君,果肯分惠否。
杜甫 陪王侍禦同登東山最高頂宴姚通泉,晚攜酒泛江 姚公美政誰與儔,不減昔時陳太丘。邑中上客有柱史,多暇日陪驄馬遊。東山高頂羅珍羞,下顧城郭銷我憂。清江白日落欲盡,復攜美人登彩舟。笛聲憤怨哀中流,妙舞逶迤夜未休。燈前往往大魚出,聽曲低昂如有求。三更風起寒浪湧,取樂喧呼覺船重。滿空星河光破碎,四座賓客色不動。請公臨深莫相違,回船罷酒上馬歸。人生歡會豈有極,無使霜過沾人衣。
李白 古風 天津三月時,千門桃與李。朝為斷腸花,暮逐東流水。前水復後水,古今相續流。新人非舊人,年年橋上遊。雞鳴海色動,謁帝羅公侯。月落西上陽,餘輝半城樓。衣冠照雲日,朝下散皇州。鞍馬如飛龍,黃金絡馬頭。行人皆辟易,誌氣橫嵩丘。入門上高堂,列鼎錯珍羞。香風引趙舞,清管隨齊謳。七十紫鴛鴦,雙雙戲庭幽。行樂爭晝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尤。黃犬空嘆息,綠珠成釁仇。何如鴟夷子,散發棹扁舟。
水神 霅溪夜宴詩(屈大夫歌) 鳳鶱鶱以降瑞兮,患山雞之雜飛。玉溫溫以呈器兮,因碔砆之爭輝。當侯門之四辟兮,墐嘉謨之重扉。既瑞器而無庸兮,宜昏暗之相微。徒刳石以為舟兮,顧沿流而誌違。將刻木而作羽兮,與超騰之理非。矜孑孑於空江兮,靡群援之可依。血淋淋而滂流兮,顧江魚之腹而將歸。西風蕭蕭兮湘水悠悠,白芷芳歇兮江蘺秋。日晼晼兮川雲收,棹四起兮悲風幽。羈魂汩沒兮我名永浮,碧波雖涸兮厥譽長流。向使甘言盛行於曩昔,豈今日居君王之座頭。是知貪名徇祿而隨世磨滅者,雖正寢之死乎無得與吾儔。當鼎足之嘉會兮,獲周旋於君侯。雕盤玉豆兮羅珍羞,金卮瓊斝兮方獻酬。敢寫心兮歌壹曲,無誚余持杯以淹留。
李白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天籟何參差,噫然大塊吹。玄元包橐龠,紫氣何逶迤。七葉運皇化,千齡光本支。仙風生指樹,大雅歌螽斯。諸王若鸞虬,肅穆列藩維。哲兄錫茅土,聖代羅榮滋。九卿領徐方,七步繼陳思。伊昔全盛日,雄豪動京師。冠劍朝鳳闕,樓船侍龍池。鼓鐘出朱邸,金翠照丹墀。君王壹顧盼,選色獻蛾眉。列戟十八年,未曾輒遷移。大臣小喑嗚,謫竄天南垂。長沙不足舞,貝錦且成詩。佐郡浙江西,病閑絕驅馳。階軒日苔蘚,鳥雀噪檐帷。時乘平肩輿,出入畏人知。北宅聊偃憩,歡愉恤煢嫠。羞言梁苑地,烜赫耀旌旗。兄弟八九人,吳秦各分離。大賢達機兆,豈獨慮安危。小子謝麟閣,雁行忝肩隨。令弟字延陵,鳳毛出天姿。清英神仙骨,芬馥茝蘭蕤。夢得春草句,將非惠連誰。深心紫河車,與我特相宜。金膏猶罔象,玉液尚磷緇。伏枕寄賓館,宛同清漳湄。藥物多見饋,珍羞亦兼之。誰道溟渤深,猶言淺恩慈。鳴蟬遊子意,促織念歸期。驕陽何太赫,海水爍龍龜。百川盡雕枯,舟楫閣中逵。策馬搖涼月,通宵出郊圻。泣別目眷眷,傷心步遲遲。願言保明德,王室佇清夷。摻袂何所道,援毫投此辭。
壹個回答裏面無法窮盡,僅列舉壹二說明,也可壹窺中國飲食文化之絢爛多彩源遠流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