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對歷代瓷器的研究非常欣賞。康熙十九年,下令景德鎮恢復禦窯廠,開發各種新式瓷器。康熙二十五年,景德鎮禦窯廠為宮廷燒制了壹套日用瓷器——“十二花杯”。“詩、書、畫、印”第壹次用在同壹艘船上。每個杯子上都畫了壹朵時令花,指的是歷史上的壹位著名女子,並題寫了相應的詩句,以前叫“花十二月神杯”。康熙皇帝非常喜歡它,幾次南巡都帶著它。他不僅喜歡花神杯瓷器的工藝,還喜歡有唐詩的花的文化意境。
雍正、嘉慶、光緒,民國官窯、民窯都仿制過“十二花杯”,大小略有不同。“花杯”已經發展成為壹個歷史品牌,“清代康熙年制”的字樣也留在後人的模仿中。每壹個花杯都被各個歷史時期的粉絲視為珍寶。真正的康熙朝十二花杯,無疑是絕對的無價之寶,也是每壹個瓷器收藏家的三大願望之壹。
據相關記載,二戰時期的日本天皇是康熙青花五彩花十二月杯的超級粉絲。早在1926年,日本政府就設立了“東方歷史博物館”,收藏亞洲各國的珍貴文物。1937七七事變後,日本東方歷史博物館曾專門收藏中國康熙青花五彩花十二月杯。日本根據每個月的杯子,把收集到的花神杯子分批藏在各個物質位置。1945年,日本戰敗,日軍急退。有的物質陣地被直接摧毀,有的被掩埋,有的被沖走。有人查看了日軍撤退的這些船只。其中,在關於阿波丸的檔案中,有這樣壹份1977分發的內部油印材料,特別吸引人。資料記載,據實報,阿波丸內有元青花、花神杯、青銅鼎、玉器首飾等手工藝品、藝術品和貴重物品,是日軍在戰爭中占領中國後走私出境的...
根據各種信息的考證和推測,日本人可能是把從中國收集的康熙朝青花五彩花十二月神杯裏的八月桂花杯放在了這艘叫阿波丸的船上!但該船行駛至中國福建省牛山島以東,被在該海域巡航的美軍潛艇“女王魚”號發現。遭到數枚魚雷攻擊,3分鐘後迅速沈沒。除1人外,2009名乘客和船員,以及船上裝載的40噸黃金、12噸鉑金、約40箱珠寶文物、3000噸錫錠、3000噸橡膠、數千噸大米,全部沈入海底。唐朝(公元618-907)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這壹時期的詩歌將音節和諧、用詞精煉等藝術特征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唐詩在歷代都備受推崇。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請彭定康、沈三增、鐘訥等十人編《唐詩全編》,以明代胡振亨的《唐音通錢》和清初紀的《唐詩》兩本書為依據,* * *收集了二千二百余人的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康熙花神杯所用的十二詠花詩,全部引用全唐詩或同時期的詩歌。
壹月水仙花:春風弄玉來清書,夜月淩波上堤。
二月迎春花:金玉萼春寒,有幾朵黃花。
三月桃花:風花新艷,季舊春意濃。
四月牡丹:小燕遠金棕櫚,黃昏的芬芳深深撩撥著玉堂的風。
五月石榴:露色珠簾,香風粉墻蓋。
六月蓮:根為泥中玉,心結露。
七月蘭花:廳淡香,臺遠。
八月桂花: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
九月菊:千年白酒,壹生少婦香。
十月芙蓉花:香而持久雨,色好煙細。
十壹月的月季花:不要追隨千種,只開壹年。
十二月梅花:素雪樹,香滿枝頭。花是天地精致之美的鐘聲。賞花在於知其美,知其骨,才能徜徉在每壹朵花的獨特魅力中,贏得情趣。古人雲:“梅表清骨,蘭幽香,茶淡雅,解礫化妝,杏嬌艷,菊傲霜降,水仙冰膚玉膚,牡丹嬌美,玉樹苗條婀娜,金蓮冉冉塘,桂花香月洞,芙蓉冷艷漢江”
花的獨特氣質清幽淡雅美麗,成為愛花人士壹種美好的精神享受。
花因為季節和季節的不同,有不同的氣質和美感。所謂“冷艷之香為雪所知,雨裏誰穿蠟”是梅花之美;“重陽節到了,傲霜枝在夢裏花”是菊花的美;“五谷送香不遠,可送俗塵”是蘭花的妙處。自古以來,許多詩人、詞人都為花寫過動人的篇章。在這些藝術作品中,花成為了壹種內心的向往,壹種美好的精神境界,深深地美化著人們的心靈。
愛花愛惜花的人,自然會為花留下許多動人的傳說。所以,在中國,每壹種花都有自己的花神和美麗的故事。
壹月:水仙花
水仙:12月才開花,壹年壹次。水瓶座的歷史稱其為花中雅客。
花神:宓妃。古時候經常提到洛水和洛神。“冬天偶爾遇見洛神,寂寞只引我先春。”“姜欲去淩波,漢女初從謝佩歸。”“誰是浪漫的陳思可?試想當年的洛水人。”這些詩中提到的“洛神”、“蔣菲”、“洛水人”,都是指洛水神宓妃。後人把水仙花稱為宓妃,壹個神話中的水仙子。
二月:木蘭花
玉蘭:玉蘭放杏花肥。老梅枝黃鸝語,小閣紫燕。因在早春二三月開花,故名“迎春花”,被稱為“春天的使者”。
花神:楊貴妃。楊貴妃天生麗質,“只要她轉過頭來壹笑,就有百種法術,六宮粉黛化為烏有”,被稱為大唐第壹美人。壹千多年後,她是首屈壹指的。楊貴妃與、石、王昭君、丟番圖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三月:桃花
桃花:桃花盛開在春光明媚的季節,迷人而燦爛。
花神:Xi夫人。春秋時期,楚國西侯的妻子在壹次政變中被楚文王所滅。楚文王想娶Xi夫人為妻,因為她很漂亮,但是被Xi夫人拒絕了。她趁機偷出皇宮去找後,後者自殺了,而夫人也成了殉情者。此時正是桃花盛開的三月。楚人感激Xi夫人的忠誠,對她頂禮膜拜,稱她為桃花神。
四月:牡丹花
牡丹:被稱為花中之王,居花中之冠。它雍容華貴,華麗美麗,有國色天香的美譽。
花神:李娟。還好西漢武帝是宮人。玉肌柔,吹如蘭。當妳在蘭芝寺旁品味《回風》這首歌時,庭中樹木為之傾倒,被稱為“庭中飛花”。
阿美:石榴花
石榴:初夏開花,顏色鮮艷,果實鮮美。
花神:衛子夫。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後衛子夫,原本是侯曹壽和平陽公主的徒弟。後來漢武帝去平陽公主家做客,她運氣好,帶著衛青壹起入宮。
六月:荷花
荷花:仲夏開放,碧空碧水中婀娜多姿,清新淡雅,香氣四溢,有花中君子之譽。所以和佛教有關系,各種佛菩薩往往被刻畫成坐在蓮花座上,體現了脫離世俗煩惱的意思。
花神:石。中國四大美女之首。原名施壹光,諸暨朱羅山下朱羅村浣紗姑娘,天生麗質,稟賦無雙。相傳,吳死後,與乘船渡過五湖。
七月:蘭花
蘭花:蘭花多生於山谷,故又稱花中幽客。清香撲鼻,香氣宜人。
花神:蘇小小。對她的生活沒有詳細的考察。相傳她是南齊時期錢塘的名妓。她死後葬在西泠橋旁,石碑上刻著:錢塘蘇小小墓。“虎山這裏曾經埋過玉,花月能鑄金。”
八月:桂花
桂花:壹年四季開花,八月中秋前後花開最盛,香氣飛千裏,故名十裏香。
花神:徐賢妃(徐慧)。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徐孝德的女兒。出生五天就可以說話了。四歲的童倫宇和他的詩。在八歲的時候,我是壹個優秀的作家。父親蕭德曾命《離騷》為山,意為雲:“仰視幽巖盼,撫桂芝沈思;我會遇到這個千年,我會是壹個人。”
九月:菊花
菊花:深秋盛開,秋月裏,花開菊黃。瓶史月表把他列為九月花狀元,還以山茶花、海棠為侍女。
花神:左(左粉)。西晉女作家,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根據出土的墓誌銘,字和分是中國最早的女詩人。少學精寫。做武帝的妃子。
十月:芙蓉
荷花又名木蓮,因其花如蓮花般鮮艷,故稱木蓮。木槿是落葉灌木,初霜後開花。
花神:華銳夫人。相傳芙蓉花神是已故蜀王孟後主的妃子華瑞夫人。她喜歡芙蓉花,孟後主在城外和城內都為她種了芙蓉花。華銳夫人還用芙蓉花汁染布,畫了壹個紗帳,叫芙蓉帳。後來宋軍入蜀後,華瑞夫人被俘。趙匡胤見華瑞夫人非常美麗,就收她為妾。相傳夜深人靜的時候,華銳夫人經常拿出已故的孟大人遺像,流著淚對她說自己是多麽想念他。趙匡胤發現後,壹箭射死了它,院子裏的芙蓉花被鮮血染紅了。從那以後,人們尊稱她為芙蓉花神。
十壹月:月季
玫瑰:長春花燦爛,明月紅。壹年四季,每個月都會開花。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植被衰弱,花朵枯萎的時候,玫瑰依然盛開。
花神:王昭君(王明明)。秭歸,南郡,漢元時被選為“良家”。畫家毛延壽拒絕接受賄賂,所以毛延壽在她的畫像上放了壹顆痣。從那以後,她就從妳面前消失了。昭君出塞後,漢匈兩個民族團結和睦,國家繁榮安寧。“邊境城鎮封閉,牛馬狂野,第三世界犬吠無預警,李殊忘戰”,呈現出壹派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
十二月:梅花
梅花:盛開於隆冬,孤潔清高,有花中食客之譽,與松、竹並稱“寒年三友”。
花神:壽陽公主。南朝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就躺在有章殿的屋檐下。正在這時,恰好有壹陣微風吹來,吹得臘梅紛紛開花,有幾朵恰好落在壽陽公主的額頭上。在被汗水沾染後,他們在公主的額頭上留下了淡淡的臘梅圖案的花痕,擦不掉,讓壽陽公主看起來更加柔美嫵媚。《紅玫瑰》詩中說,“若妝壽陽公主額,六宮爭學梅花妝”。
花卉節
在我國,傳說農歷二月十二日是百花生日,自古就有“花節”,又稱“花節”,俗稱“百花生日”。這個節日最早記錄在春秋時期的《陶朱公》壹書中。據說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公元690-705年)最為流行。因為武則天嗜花如命,官民都極力效仿,流行花節。因此,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二月十五的花會和八月十五的中秋節被視為同等重要的傳統節日,人們甚至將後兩者稱為“花、花、月”。清代康永隆年間也流行“花會”。2月15日,朝廷仍保留著向神靈獻花、剪彩賞紅等傳統習俗,承德避暑山莊、圓明園等地有花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