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裁詩走馬成,
冷灰殘燭動離情。
桐花萬裏丹山路,
雛鳳清於老鳳聲。
譯文:
十歲就能夠即席作詩,
酒宴上的蠟燭燒殘了大半,燭芯的灰燼也冷卻了。送別的筵宴已近尾聲,在座的人觸動離情。
遙遠的丹山道上,美麗的桐花覆蓋遍野,
花叢中不時傳來雛鳳清脆圓潤的鳴聲,應和著老鳳蒼亮的呼叫,顯得更為悅耳動聽。
這首詩用壹條長題說明作詩的緣由。冬郎,是晚唐詩人韓偓的小名。他的父親韓瞻,字畏之,李商隱的故交和連襟。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末,李商隱離京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入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府,韓偓才十歲,就能夠在別宴上即席賦詩,才華驚動壹座。公元856年(大中十年),李商隱返回長安,重誦韓偓題贈的詩句,回憶往事,寫了兩首七絕酬答。